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尖离断再植的动脉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尖是重要的感觉和美容器官,离断后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应尽可能再植[1-3].我们自2003年5月至2009年1月对43例(55指)指尖离断后行多种方式指动脉吻合,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我们对指动脉从近端撕脱的断指,采用邻近动脉转位或静脉移植重建动脉;对指动脉从远端撕脱者,采用静脉动脉化重建血供,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化再植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及意义.方法 收集常规无法再植的断指试行静脉动脉化再植19例24指.静脉动脉化再植是将近端的动脉与远端静脉吻合作为供血,吻合1~3根静脉作为回流.骨、肌腱、神经等手术处理同常规再植.记录再植断指的血供恢复时间,即手术完成后松止血带起至断指皮肤颜色变暗红或红色记录为血运恢复时间.结果 24指中除8指放止血带立即变红外,出现血运恢复延迟现象16指,发生率为66.7%.16指术中血供恢复时间:20 min内血运恢复9指;2 h内6指;最长1例术后9 h才逐渐恢复.24指再植均成活.结论 高质量的静脉动脉化血管吻合后,断指仍无血液灌注,应考虑到血运延迟现象,认识静脉动脉化再植后的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静脉动脉化断指再植成功八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应用静脉动脉化成功再植手指完全离断伤8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16~48岁.损伤均为高速旋转的机械撕脱和砸压牵拉所致,拇指近节中段离断4例.掌指关节处1例;示指、中指均为近节中段完全离断.  相似文献   
5.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我们对指动脉从近端撕脱的断指,采用邻近动脉转位或静脉移植重建动脉;对指动脉从远端撕脱者,采用静脉动脉化重建血供,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我们遇到1例腕部切割伤患者,正中神经支配区的运动存在,感觉麻木但痛觉存在,而手术探查正中神经完全断裂,为一种解剖变异,经手术修复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手指脱套离断伤,又称环形撕脱离断伤,手指皮肤撕脱而骨关节、肌腱常完整,其治疗是创伤领域的难题[1-8].多数文献报告带蒂皮瓣[1-2]、游离皮瓣或足趾甲皮瓣[3-4]覆盖,但难以替代手指特有组织结构,常有臃肿、僵硬等外观与功能障碍,疗效不甚理想.再植被认为是恢复功能和外观的最优办法[6-8],但近年来报道甚少.我们自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对5例6指完全脱套伤在显微镜下对血管进行清创后行再植,4指获成功,并较好地恢复了手指的功能和外观.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辅助治疗末节断指再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指末节离断再植在有显微外科条件的单位已经广泛开展。高压氧辅助治疗被普遍认为对于改善断指术后的微循环重建和功能恢复有较好作用[1-3]。但高压氧是否普遍适用于所有末节断指再植,目前报道较少。为此笔者总结了2005年1月—2007年1月本院89例末节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为临床上更好的选择高压氧辅助治疗提供依据。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9例患者年龄16~35岁,身体无其他疾患,单手指完全离断,离断水平在远侧指间关节以远、指螺纹以近。其中男62例,女27例;左手42例,右手47例。致伤原因:挤压伤26例,撕脱伤28例,电锯伤13例,切割伤22例。分…  相似文献   
9.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我们对指动脉从近端撕脱的断指,采用邻近动脉转位或静脉移植重建动脉;对指动脉从远端撕脱者,采用静脉动脉化重建血供,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重建屈肘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早期疗效。方法对8例臂丛根性撕脱伤行膈神经移位术,膈神经与上干前股的肌皮神经束直接吻合5例,膈神经通过神经移植桥接至肌皮神经3例,术后随访评定其屈肘功能。结果8例经10月-2年随访,肱二头肌肌力在2级以上5例,有效率62.5%。结论膈神经移位术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理想术式,重视术前和术中膈神经功能的评估、神经移位时吻合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术后综合康复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