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临床的常见产后并发症之一,产后便秘在影响产妇日常进食的同时,还会导致产妇生活质量下降。基于此,本文分别从西医、中医两方面分析产后便秘的致病机理,并提出采用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排便指导、运动指导等措施,降低产妇的产后便秘发生率,为产妇的临床护理提供良好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谷氨酰胺颗粒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卡氏功能评分(KPS)、临床症状积分及免疫因子(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优于对照组的77.1%(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增高(均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CD3~+、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D4~+/CD8~+的比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增高,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降低(均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CD3~+淋巴细胞、CD4~+、CD8~+及CD4~+/CD8~+的比值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够明显改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症状,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北豆根根茎中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北豆根根茎中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利用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豆根根茎中分离得到7个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新四川轮环藤因(1),华东唐松草碱(2),盾叶轮环藤碱(3),高芳香花桂林碱(4),四川轮环藤宁碱(5),四川轮环藤因(6)和裂环异粉防己碱(7)。化合物1~3和5具有较好的抑制人肝癌细胞(Hep G-2)增殖的活性,IC50值分别为0.58、0.73、0.90、1.66μmol·L~(-1)。结论:化合物1~7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乙醇提取刺齿凤尾蕨药材,提取物依次经过有机溶剂萃取,聚酰胺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色谱分离得到10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NMR)和质谱(ESI-MS)技术鉴定获得的化合物分别为geopyxin B(1),geopyxin E(2),ent-11α-hydroxy-18-acetoxykaur-16-ene(3),ent-14β-hydroxy-18-acetoxykaur-16-ene(4),neolaxiflorin L(5),ent-3β,19-dihydroxy-kaur-16-ene(6),ent-3β-hydroxy-kaur-16-ene(7),7β,17-dihydroxy-16α-ent-kauran-19-oic acid 19-O-β-Dglucopyranoside ester(8),crotonkinin C(9)和crotonkinin C(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刺齿凤尾蕨中获得。体外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和2对Bel-740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7.50,10.60μmol·L-1;化合物1和2对Hep G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6.68,11.80μmol·L-1。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型MPLC以及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1H,13C-NMR)分析,分别鉴定为3-(4-hydroxyphenyl)-4-(3-methoxy-4-hydroxyphenyl)-3,4-dehydroquinolizidine(1),lanatine A(2),cermizine C(3),senepodine G(4),senepodine H(5),jussiaeiine A(6),jussiaeiine B(7),(+)-5α-hydroxyoxysophocarpine(8),(-)-12β-hydroxyoxysophocarpine(9),(-)-clathrotropine(10),(-)-cytisine(11)和(-)-N-methylcytisine(12),化合物1~7首次从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抗病毒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3,6~10具有抗柯萨奇病毒B3型(CVB3)活性,IC_(50)介于0.12~6.40,SI(SI=TC_(50)/IC_(50))介于5.6~50.1。抗菌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3,7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的活性,MIC分别为8.0,3.5,6.0 g·L~(-1);化合物1,3,7,12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33591)的活性,MIC分别为18.0,7.5,8.0,12.0 g·L~(-1)。化合物2,6,7具有抑制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活性,MIC分别为1.0,3.2,0.8 g·L~(-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艾灸法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俞募配穴艾灸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8周随访时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量表(ICIQ-SF)评分及尿动力学各项指标(功能尿道长度、腹压漏尿点压、平均尿流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ICIQ-SF评分及尿动力学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ICIQ-SF评分及尿动力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8周复发率为6.5%,对照组为2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配穴艾灸法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及生存质量,减少漏尿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出血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 64例急性出血性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SF-36)、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凝血功能[血红蛋白(HGB)、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的变化和出血停止时间,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好转(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NO、PT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GSH-Px、SOD、HGB、PLT及FIB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出血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够改善AHRE的氧化应激指标、凝血功能和贫血状态,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蒸馏水为溶剂回流提取水飞蓟种子,提取物依次过D101大孔树脂、MCI树脂、MPLC色谱、HPLC色谱等色谱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经NMR解析确定化合物1~7分别为tricin 4'-O-[threo-β-guaiacyl-(7″-O-methyl)-glyceryl]ether(1),tricin 4'-O-[erythro-β-guaiacyl-(7″-O-methyl)-glyceryl]ether(2),5'-methoxyhydnocarpin-D(3),palstatin(4),(8R,7'S,8'R)-5,5'-dimethoxy-7-oxolariciresinol 9'-O-D-xylopyranoside(5),9-O-D-glucopyranoside(6),(-)-haplomyrtoside(7)。化合物1,3~5具有较强的抗流感病毒(H5N1)活性,IC_(50)分别为0.65,0.21,0.32和0.56μmol·L~(-1),SI(SI=TC50/IC_(50))分别为12.5,3.5,10.6,7.8。化合物1,2,6,7具有较好的抗人肝癌细胞(Hep G-2)活性,IC_(50)分别为0.35,0.25,0.53,0.66μmol·L~(-1)。化合物1~7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