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四氯化碳(CCl4)及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肝脏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并进一步观察中药扶正化瘀方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采用 10%CCl4及 0.5%DMN 腹腔注射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小鼠肝脏大体观及脏器指数,检测小鼠血清 ALT、AST 表达变化,HE 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肝脏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数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两种模型组小鼠肝脏表面粗糙,质地变硬,粟粒样表现明显,肝体比下降,脾体比升高,血清 ALT、AST 表达增加,肝组织病理染色显示明显的炎症和胶原沉积,肝脏 NK 细胞、NKT 细胞、CD4+T 细胞比例和数量下降,CD8+T 细胞和 B 细胞比例和数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小鼠肝脏大体观明显改善,肝体比增加,脾体比下降,血清ALT、AST 表达下降,肝组织炎症和胶原沉积明显减轻,肝脏 NK 细胞、NKT 细胞、CD4+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性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诊断为DILI的445例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治疗与转归等临床资料,分析DILI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445例患者中,男136例(30.56%),女309例(69.44%),以40~69岁的人群居多。194例(43.6%)应用西药导致,140例(31.46%)应用中药导致,中西药联用者92例(20.67%),服用保健品者19例(4.27%)。引起肝损伤的中药主要有何首乌及其制剂、仙灵骨葆胶囊、癃闭舒胶囊等;导致肝损伤的西药主要有心血管用药、抗微生物用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用药、抗结核药等。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黄疸、恶心等,其中以乏力(65.17%)最常见。临床分型主要为肝细胞损伤型,占70.11%。不同分型之间的ALT、AST、ALP、TBil和INR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153.584、97.366、27.781、24.177、6.236,P值均<0.05);中药导致肝损伤患者的ALT、AST及TBil峰值水平明显高于西药(P值均<0.05)。不同分型之间的肝损伤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48,P<0.001)。98.65%的患者好转,中药与西药引起的肝损伤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差异(χ~2=3.663,P>0.05)。结论 DILI以女性及中老年多见;与西药相比,中药导致的肝损伤生化指标异常更明显;多数DILI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4.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正虚血瘀”是慢性肝、肺、肾疾病的病机特点,存在“异病同治”补虚化瘀的理论基础,且存在方-证效应的物质基础。病证结合、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是器官纤维化疾病治疗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肝、肺、肾纤维化疾病“正虚血瘀”中医基本病机,通过加载扶正化瘀中药开展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前瞻性RCT临床试验,对“方-证-效”的关联进行验证;并采用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发现效应目标人群特征,探讨方证相应的内在原理,有利于阐明正虚血瘀的证候内涵,促进中医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抗病毒西药具有病因治疗优势,中药具有抗肝纤维化优势,中西药联用优势互补可提高乙肝肝纤维化逆转率。从中西药物联用疗效提高的关键机制和其治疗应答的目标人群特征出发,围绕肝脏区域免疫微环境在肝病中的作用,提出"调节肝脏免疫微环境、恢复自然杀伤细胞对活化肝星形细胞的免疫杀伤功能是中药扶正化瘀方联合西药恩替卡韦有效逆转乙肝高度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的科学假说。首先,采用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乙肝肝硬化临床生物样本,基于疗效分层与回归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人群主要生物学与中医证候特征,并通过组内、组间比较分析阐明该治疗方案的主要作用机制;其次,复制乙肝背景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体内给药,检测肝内细胞表型功能及相互关系,探讨中西药联用对肝脏免疫病理调控机制;最后,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分离培养人肝脏细胞,阐明中药影响活化肝星形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负调控等细胞联系的作用特点,从而验证以上科学假说,最终发现有效方案目标人群特征,阐明其主要治疗机制与中药作用特点,促进中西医结合肝病的精准医疗与基础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周龄C57BL/6N-Tg(1.28HBV)/Vst乙肝病毒转基因(HBV-Tg)小鼠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病理特点。方法采集12、24、36周龄HBV-Tg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样本,并以36周龄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血清HBsAg、HBeAg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盐酸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与网状纤维染色以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HBsAg、HBcAg、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各周龄HBV-Tg小鼠血清HBsAg、HBeAg及肝组织HBsAg与HBcAg表达均呈阳性,血清HBV DNA载量均大于(1.0×10~7)IU/mL;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Hyp含量、炎症、胶原面积、α-SMA表达均随HBV-Tg小鼠周龄逐渐升高,12周龄时ALP活性最高,36周龄时肝组织炎症损伤及胶原沉积最为明显。结论随着HBV-Tg小鼠周龄增加,肝脏逐渐呈现自发炎症和纤维化,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为探究其病理机制和药物研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证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中呈高表达,构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以特异性上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血管平滑肌内的表达是进一步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研究其作用机制的基础.目的:克隆小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瞬时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4在辽宁医学院省高校分子细胞生物学与新药开发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1个月龄昆明小鼠10只.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由辽宁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保存.方法:以小鼠肾脏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获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目的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上,酶切鉴定测序,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主要观察指标:酶切测序鉴定重组体pcDNA3.1(+)-CTGF.将pcDNA3.1(+)-CTGF转入血管平滑肌细胞,Western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酶切、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扩增出小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目的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检测证实,重组体转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内高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结论:成功克隆小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目的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重组体能在血管平滑肌中表达.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证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中呈高表达,构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以特异性上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血管平滑肌内的表达是进一步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研究其作用机制的基础。 目的:克隆小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瞬时表达。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4在辽宁医学院省高校分子细胞生物学与新药开发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1个月龄昆明小鼠10只。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由辽宁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保存。 方法:以小鼠肾脏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获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目的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上,酶切鉴定测序,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 主要观察指标:酶切测序鉴定重组体pcDNA3.1(+)-CTGF。将pcDNA3.1(+)-CTGF转入血管平滑肌细胞,Western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 结果:酶切、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扩增出小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目的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检测证实,重组体转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内高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 结论:成功克隆小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目的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重组体能在血管平滑肌中表达。  相似文献   
9.
丹参抑制NLRP3炎症小体减轻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丹参抑制肝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轻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丹参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丹参组小鼠采用0.1%DDC饲料连续喂养3周的方法诱导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同时正常组小鼠给予不含DDC饲料喂养。造模1周后,丹参低、高剂量组小鼠每日分别灌胃给予1.5 g/kg和3.0 g/kg丹参浸膏粉溶液,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双蒸水,连续14 d。造模3周末收集各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计算肝脏指数; 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及炎症分级的变化; ELISA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组化观察肝脏NLRP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和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肝内汇管区和胆管周围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促炎因子IL-1β含量和NLRP3阳性表达显著上调(P0.01)。丹参干预2周后可降低模型小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和肝脏指数(P0.05,P0.01),明显减轻肝组织病变,改善炎症细胞浸润,降低肝组织IL-1β含量,并减少NLRP3阳性表达(P0.01)。与丹参低剂量组比较,丹参高剂量组改善肝功能及肝组织病变、抑制IL-1β表达及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参可有效减轻DDC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其机制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探讨扶正化瘀胶囊(Fuzheng Huayu capsules,FHC)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分别建立对照组、模型组和FHC组的大鼠血清代谢图谱,并定量分析各组内源性代谢物——氨基酸和胆汁酸水平。实验结果表明,FHC组大鼠的血清代谢指纹谱与模型组存在显著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DA)初步鉴定了潜在5种溶血磷脂胆碱类生物标记物。再通过定量分析各组大鼠血清氨基酸和胆汁酸的水平,发现FHC治疗4周后血清中失调的14种氨基酸和5种胆汁酸水平明显有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由此可见,FHC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溶血磷脂胆碱类、氨基酸和胆汁酸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