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方法对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1例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术前11例患者均行胸X线片、超声心动图检查,1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右心导管检查。术后所有患者行胸部X线和超声检查,2例行冠状动脉CTA,1例行心脏MR检查。结果:11例患者婴儿组7例,儿童1例,成人组3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0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心脏杂音。术前超声确诊7例,4例误诊;10例CTA均术前诊断明确;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术前LVEF(43±6.4)%,术后LVEF(55.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位时间7个月(1~34个月),术后1个月婴幼儿组1例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首选检查方法,各种影像学方法综合应用,是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诊断及随访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置入术个性化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期11例(19.5%),亚急性期37例(66.1%),慢性期8例(14.4%);病变累及范围在肾动脉水平以近22例(39.3%),在肾动脉水平以远34例(60.7%);病变长度为(226±13) mm.术中常规胸、腹主动脉造影,测量近端锚定区主动脉直径、远端锚定区真腔直径及两者之间的长度;“第1段”以近端锚定区为标准,常规置入支架;“第2段”以选定的远端锚定区为标准,顺序置入自主研发的大锥度覆膜支架,两枚支架重叠不少于30 mm.术中和术后观察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患者均完成手术,置入支架长度为(197.6 ±20.3)mm,锥形跨度为(7.5 ± 1.8)mm,近端扩大率为(12.8±3.4)%,远端扩大率为(11.2±4.1)%,支架远端与主动脉走行的夹角为(2.3±1.3)°.随访(10.0±4.0)个月,主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支架近、远端主动脉直径及支架远端与主动脉走行的夹角与术中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体假腔血栓形成比例为98.2%(55/56),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比例为82.1%(46/56).发生并发症2例(3.6%),其中截瘫1例,远端支架贴附不良1例.结论 “两段式”覆膜支架置入术能够针对不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变特点,以远端锚定区为标准,制定个性化腔内修复治疗方案,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胸主动脉腔内治疗术后主动脉移置物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8年8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的22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主动脉移置物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主动脉移置物感染CTA影像表现、感染范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断等。结果 :年龄范围39~75岁,男性20例,女性2例,CTA影像表现为支架外管腔内多发气泡15例,支架段主动脉脉周围模糊、形态不规则增厚并周围低密度影、主动脉弓水平纵隔区模糊并多发淋巴结影5例,支架段假性动脉瘤形成并周围模糊影2例。CTA确定的移置物感染范围与16例术中所见或PET-CT确定感染范围基本一致。主动脉移置物感染合并主动脉食管瘘14例,其中12例可见主动脉周围积气与食管相通的直接征象,2例通过口服对比剂CT食管成像诊断。结论 :CTA能够明确TEVAR术后主动脉移置物感染的诊断并确定移置物感染的范围、是否存在主动脉食管瘘或主动脉气管瘘及其他主动脉相关的急症,是TEVAR术后主动脉移置物感染临床评价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半年前因主动脉弓部穿透性溃疡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术后2个月曾因泌尿系感染,双侧肾结石,双侧输尿管狭窄行经尿道双侧输尿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伴咳嗽及阵发性胸痛。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结合病史和PET-CT结果,诊断为主动脉支架移植物感染,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十多年来,运用化瘀补肾法治疗女性输卵管阻塞不孕症25例,收效满意。现小结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女性患者中,年龄25岁以下者1例,25~29岁者18例,30岁以上者6例。均为夫妇同居2年以上不孕者,并经妇科检查确诊输卵管不通。其中原发性不孕20例,继发性不孕5例,合并子宫发育不良3例、卵巢囊肿1例。不孕时间最短为2.5年,计8例,3~8年者17例,平均5年。治疗方法:以自拟化瘀补肾基本方治疗。药用:当归、桃仁、香附各10克,川芎、赤芍、五灵脂、熟地、菟丝子、复盆子、山萸肉各15克。隔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一疗程。加减法:瘀阻甚者加三棱、莪术各15克;肾阳虚者加仙灵脾、巴戟肉各10克;肝  相似文献   
7.
8.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二尖瓣瓣周漏经皮介入封堵术后3个月余,因元明显诱因偶发全程尿血,乏力、气促伴纳差2个月余入院,无胸痛,无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尿常规示血尿.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后,二尖瓣瓣周漏介入封堵术后,二尖瓣瓣周漏两处(图1A,封堵器旁左侧及3点钟方向,大小分别为2.5 mm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在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诊断的12例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分析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临床特征及CTA的影像表现等。结果:11例男性,1例女性,中位年龄57(51,70)岁,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9例,主动脉人工血管感染3例,术前CTA确诊为感染性动脉瘤6例,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肠瘘,术后至确诊移植物感染的间隔中位时间为1(0.75~10)个月;术前CTA确诊为非感染性动脉瘤6例,术后至确诊移植物感染的间隔中位时间为36(1~156)个月,感染性动脉瘤移植物感染的发病时明显短于非感染性动脉瘤的时间(P<0.05),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9例(75%),CTA影像表现为移植物周围血管壁外不规则渗出影和(或)移植物周围少许气泡影9例;移植物周围不规则动脉瘤伴周围模糊渗出3例。10例患者术前做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PET-CT)检查,与CTA确定的是否存在移植物感染及感染范围、程度均高度一致。结论:CTA能直观显示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征象及明确感染的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