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一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例100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50例与雷尼替丁对照组50例,分别观察其愈合率与疼痛缓解时间。结果2组比较,奥美 拉唑组的愈合率高,疼痛消失时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动态血压对左房内径的意义.方法 将16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房内径扩大(LAE)组49例与非左房内径扩大(NLAE)组118例,对照组为健康检查正常者110例,经测定血ET、Ang-Ⅱ、动态血压参数、彩色超声心动图等进行比较.结果 (1)Age、Sex、BMI、cSBP、cDBP、HR、BUN、Cr、TG、ApoB、LDL-C、Glu、动态血压节律、血压水平分类在LAE组与NLAE组间齐同,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2)LAE组与NLAE组比较,超声左心结构各参数均显著增大(P<0.01)[RWT(49.17±11.23)%比(46.00±8.93)%(P<0.05)],Ang-Ⅱ(86.87±26.14)pg/ml比(85.93±22.40)pg/ml、ET(63.49±15.06)pg/ml比(59.90±12.82)pg/ml(P>0.05),nSBP(125.65±20.54)mm Hg比(118.92±18.54)mm Hg、nSBPL(54.33±33.43)%比(42.83±33.43)%、24hPP(58.73±15.41)mm Rg比(54.28±12.85)mm Hg、nPP(55.84±19.08)mm Hg比(50.32±15.27)mm Hg(P<0.05),EF(63.82±13.29)%比(64.48±11.56)%、E/A(1.05±0.38)比(1.06±0.52)(P>0.05).(3)相关分析:LAI与nSBP、nSBPL、24hPP、nPP相关系数分别为r=0.221、0.223、0.208、0.191(P<0.01),与Ang-Ⅱr=0.133(P<0.05)、与ET r=0.026(P>0.05)、与超声左心结构各参数均呈正相关(P<0.01)[与RWT r=0.147(P<0.05)],与EF、E/A呈负相关,系数分别为r=-0.089、-0.053(P>0.05).结论 ET、Ang-Ⅱ、动态血压对左房内径扩大起重要作用,而夜间收缩压水平、负荷和脉压是引起左房内径扩大的主要动态血压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血栓烷B_2(TXB_2)、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68例EH患者分为EH+T2DM组(68例)和EH组(100例),对照组为体检正常者110例,对ABPM参数、血AngⅡ、ET、TXB_2、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尿β_2-MG、白蛋白(ALB)、肌酐(Cr)等进行比较。结果(1)EH+T2DM组、EH组ABPM参数、血AngⅡ、ET、TXB2、β_2-MG及尿β_2-MG、Alb、ALB/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H+T2DM组与EH组比较,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h收缩压负荷值(24hSBPL)、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BPL)、夜间脉压(nP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相关分析:血β_2-MG及尿β_2-MG、ALB、ALB/Cr与AngⅡ、ET、TXB_2、ABPM参数均呈正相关,其中尿β_2-MG、ALB与24hM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MSBP)、nMSBP、24hSBPL、白昼收缩压负荷值(dSBPL)、nSBPL相关性较好。结论EH合并T2DM患者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活性增强、收缩压增高,也有早期肾功能损害,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治疗时既要控制血压、血糖,又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控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索(ET)、血栓烷B2(TXB2)、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68例EH患者分为EH+T2DM组(68例)和EH组(100例),对照组为体检正常者110例,对ABPM参数、血AngⅡ、ET、TXB2、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β2-MG、白蛋白(ALB)、肌酐(Cr)等进行比较。结果(1)EH+T2DM组、EH组ABPM参数、血AngⅡ、ET、TXB2、β2-MG及尿β2-MG、Alb、ALB/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H+T2DM组与EH组比较,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h收缩压负荷值(24hSBPL)、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BPL)、夜间脉压(nP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相关分析:血β2-MG及尿β2-MG、ALB、ALB/Cr与AngⅡ、ET、TXB3、ABPM参数均呈正相关,其中尿B2-MG、ALB与24hM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MSBP)、nMSBP、24hSBPL、白昼收缩压负荷值(dSBPL)、nSBPL相关性较好。结论EH合并T2DM患者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活性增强、收缩压增高,也有早期肾功能损害,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治疗时既要控制血压、血糖,叉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控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遗传背景对心房颤动(AF)和高血压并AF不同证候的影响。方法房颤组121例、对照组100例;高血压并AF共68例,其中高血压实证51例(肝火亢盛证17例、痰湿壅盛证34例),高血压虚证17例(阴虚阳亢证11例、阴阳两虚证6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AT1R基因1166位点基因型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对房颤的独立危险性。结果房颤组AC+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分别为0.017、0.013),与AA型相比,AC型+CC型者发生AF的风险率为3.657(95%CI为1.181~11.322),基因型、收缩压参与增加总体AF发生的概率(P分别为0.019、0.002),以AA型为参照,AC型+CC型发生AF的OR为4.132(95%CI为1.263~13.513)。高血压并AF患者实证组与虚证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AT1R基因1166位点C等位基因者有增加发生AF风险的倾向,但高血压并AF病程发展中的不同中医证候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遗传背景对AF的影响。方法 房颤组121例、对照组100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AT1R 基因1166位点基因型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对房颤的独立危险性。结果 ⑴房颤组AC +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分别为0.017、0.013),与AA型相比,AC型+CC型者发生AF的风险率为3.657(95﹪CI:1.181~11.322),基因型、收缩压参与增加总体AF发生的概率(P分别为0.019、0.002),以AA型为参照,AC型+CC型发生AF的OR为4.132(95﹪CI:1.263~13.513)。⑵女性房颤组AC +CC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性房颤组AC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7;OR=11.053(95﹪CI 1.366~89.452)],在男性以AA型为参照,AC型发生AF的OR为11.724(95%CI:1.294~106.213)。结论 携带AT1R基因1166位点 C等位基因者有增加发生AF风险的倾向,男性AC型发生AF的风险显著高于AA型。  相似文献   
7.
徐慧春  彭国顺 《河北医学》2009,15(5):529-532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PAF)患者P波离散度(Pd)和最大P波时限(Pmax)的影响,探讨其对房颤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6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及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类降压药治疗,观察药物治疗6个月前后心电图(ECG)中的Pmax和Pd及超声心动图(UCG)中的左房舒张末内径(LA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Pmax、Pd、LADd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能降低PAF患者Pmax和Pd,改善患者左房功能。结论:治疗组的Pnlax、Pd和LAD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缬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Pmax和Pd,改善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重度血栓负荷,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以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血栓抽吸,比较分析两组造影结果、冠状动脉内血流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校正的TIMI帧数(CTFC)及ST段回落率。结果观察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IMI3级血流率、CTFC帧数以及ST段回落率较对照组稍高,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轻度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并减少心肌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aO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2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分散片(80mg/d,1次/d)+氨氯地平(5mg/d,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剂(24g/d,1次/d)。两组均治疗15d,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NO以及内皮素水平。结果结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皮素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提高,且实验组的改变更为明显,P均〈0.05。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治疗高血压可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以及内皮素水平,并可提高NO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miR)表达与血小板活化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SAP组)、健康体检者30例(CT组)的临床资料.ACS组及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即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格雷片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连续7 d.比较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血浆miR-34a、miR-146a、miR-96、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分析冠心病患者miR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活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ACS组与SAP组miR-34a、miR-146a、miR-96、PAC-1、CD62p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CT组(P<0.05),且ACS组高于SAP组(P<0.05);治疗后,ACS组与SAP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ACS组与SAP组仍高于CT组,且ACS组高于SAP组(P<0.05).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miR-34a、miR-146a、miR-96表达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均存在差异;miR-34a、miR-146a及miR-96水平可能通过参与血小板的产生或激活的过程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