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治疗十二律     
此为叶执中由博返约治学方法的代表之作。其以风、寒、暑、湿、燥、火、痰、食、气、血、虚、虫12种病因为纲,将其治疗分为12律,54法,54方。如风之治疗律约为宣肺疏风、调和营卫、追风达邪三法;寒之治疗律,约为疏解表寒、温运中宫、温暖下焦,温降厥阴、温散表里五法;暑之治疗律分宣热清暑、清心涤暑二法;湿之治疗律括为六法:芳香化湿、温燥湿浊、下引利湿、逐湿利水、发汗祛湿、清化湿热;燥之治疗律分为上、中、下三法:润上清燥、润中清燥、润下清燥;火之治疗律约为五法:宁静君火,苦泄相火、承制实火、宣发郁火、潜养虚火;痰的治疗概括为八法:宣散化痰、清热化痰、肃气化痰、燥湿化痰、温化痰饮、清降热痰、攻逐痰积、消磨痰核等;食之治疗律分消化食积、攻下食积、助脾消食三法;气之治疗律分为疏利气机、镇静气浮、升举气陷三法;血之治疗律括为六法:清凉血液、温和血液、通经祛淤、攻破血积、利气散淤、收敛血管;虚损治法唯补,但有阴阳之别,温凉之异,约之为八:补肺养阴、补益中气、补卫固表、生津滋液、养营补血、滋阴填坎、固摄精气、温补下元;虫之治疗律有直接、间接二法:消积杀虫和辛酸苦降法。  相似文献   
3.
<正> [药物组成、制备及服法]组成:马齿苋12白头翁12铁苋菜6苦参6山楂9陈皮4.8肉桂1.2 制备方法: 山楂烘干磨细粉。马齿苋、铁苋菜、苦参三味,常水作溶媒,煎煮二次,每次煮沸二小时,用水六至八倍量,合并煎液,过滤,浓缩至稠膏。白头翁用70%乙醇作溶媒,湿润密闭放置二小时装入渗滤器内压平,自上加入溶媒超出液面,浸渍四十八小时。开始渗滤1~3毫升/分,不断补充溶媒(至五倍量)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陈皮、肉桂粉碎成粗末,置挥发油提取器内加水浸过药面,密闭加热至挥发油提尽  相似文献   
4.
吴又可的《温疫论》对于温疫的论述和治疗独具特点。治疫立足祛邪,除邪务尽。主张“客邪贵乎早逐”,“勿拘于下不厌迟之说”。治疫方法积极稳妥,温疫初起,疏利透达;疫邪入里,主用通下。既强调逐邪,又重视辨证论治,不拘一格,于通下法的运用尤为擅长。对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医临床亦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应给予高度重视和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5.金元时期对温病有创见的医学家有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 金元时代,祖国医学领域内出现了学术争鸣的生动局面,这对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一时期,对温病学有所创见的医家主要有刘完素、王履等人。  相似文献   
6.
张鸿彩 《国医论坛》1989,4(3):11-13
黄元御学识渊博,著作宏富,对祖国医学中的经典著作深有研究,独有心得,不愧为清代一位名医。黄氏的学术成就和治疗经验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在温病方面的贡献谈点自己的学习体会,希望同道斧正。一、辨温病以六经分证《四圣悬枢》五卷,是温病专辑,专论温、疫、痘、疹,对四病的辨证,皆按《伤寒论》六经分证方法,对其证候进行分证归类,根据各经的主要症状表现进行辨证施治。如在《温病解》中的太阳经证仅举出“头痛热渴”,阳明分列经证和腑  相似文献   
7.
<正> 1.春温与风温都发生于春季,怎样进行鉴别?春温与风温虽都发生于春季,但二者的致病原因、病理变化特点、初起证候表现等都不相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温病。春温虽亦发生于春季,但是由伏热外发引起,初起以里热阴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的伏气温病,与感受风热之邪所引起的风温不同。一般认为是由冬令人体精气失于固藏,以致寒邪侵袭,未即时发病而内伏,郁久化热,至春月阳气发泄之时,伏热外出而发病.或因再感新邪而引发。风温则是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肺卫所引起。从临床特点看,春温初起一般发病急骤,病情较重,变化较多。初起可有伏热自发和新感引发两种类型。自发可在气分,亦可发于营分、血分。发于气分者,初起即以热炽津伤为主证,多表现发热,头痛,心烦,口苦而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发于营分、血分者,则初起即可见心  相似文献   
8.
解表法的临床运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表法由仲景《伤寒论》的麻黄汤、桂枝汤等辛温发表方剂为主统治一切外感热病,发展到运用辛温发表方剂应配合寒凉清热加减运用。至明清时代温病学形成,主张治疗外感热病应以寒凉清热为主,确立了辛凉解表的方法,遂形成了辛温辛凉两大解表方法及辛温辛凉两类解表方剂,此后辛温辛凉主治各异,泾渭分明。时至近代对解表法的运用又出现了辛温辛凉并施的辛温凉解法(辛凉复辛温法),既提高了临床疗效,又避免了早用或过用寒凉之弊,认为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停留在过去对表证寒温不分的认识,而是由寒温不分到辛温辛凉区分运用的一种发展,说明对解表法的运用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绪论(上)     
《温病要领》主要是以中医院校统编四版教材《温病学》为蓝本,按照先后顺序,对其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辅导,并对某些问题作了适当补充。本分栏分十二讲。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