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的观点认为,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应尽量避免手术.因为传统的外科手术难免会影响小儿颌面与牙胚的发育,破坏其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疗效亦不满意.鼻窦内窥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surgery,ESS)成功地用于治疗成人鼻腔、鼻窦疾病的经验,使人们重新探讨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小儿慢性鼻腔、鼻窦疾病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对小儿不同发育时期鼻腔、鼻窦解剖学的详细研究,及对鼻窦炎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的重新认识,为ESS治疗小儿鼻腔、鼻窦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并使ESS治疗逐步成为可能.本文试就ESS治疗小儿鼻腔、鼻窦疾病的现状作一综述,以供同道们参考.1 ESS适应证据Wolf等对1~12岁小儿的干颅骨94具、尸头8具的鼻腔、鼻窦进行观察,证明其前后组筛窦、中鼻道、钩突、半月裂和筛漏斗已经发育.因此,在内窥镜下对上述部位行ESS是可行的.手术适应证的选择:①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如筛泡肥大,中道粘膜肥厚、息肉样变.中鼻甲息肉样变等,选择钩  相似文献   
2.
国产2.5%溴氰菊酯胶悬剂灭跳蚤效果观察上海市崇明县卫生防疫站(邮编:202150)高翔,张革,袁志谦,张文流崇明县爱卫会办公室龚志学,黄德培1993年6~9月,我站首次采用国产2.5%溴氰菊酯胶悬剂,对本县6家受蚤侵害单位和10户居民进行了现场灭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
鼻及鼻窦手术后的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氯灭痛栓剂(diclofenac suppository,DS)塞肛、芬太尼针加氟哌利多针微泵静脉注射维持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简称芬氟合剂PCA)、颅痛定肌肉注射用于鼻及鼻窦手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对1998~2004年鼻及鼻窦手术后178例患者进行镇痛对比研究,DS塞肛组(D组)82例,芬氟合剂PCA组(F组)36例、颅痛定肌肉注射组(T组)60例,统计学分析术后镇痛疼痛、恶心、呕吐和镇静等评分及镇痛处理的费用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术后镇痛D组和F组无明显差别(P>0.05),均低于T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D组和T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D组和T组无一例患者需要抗呕吐药物治疗,F组中有9例(25%)需给予胃复安;F组患者(5,36)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1/82)和T组(5/6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和P<0.05);D组费用明显低于F组。结论DS塞肛和芬氟合剂PCA具有同样镇痛效果,DS塞肛不良反应轻,费用低廉,应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有价值的鼻及鼻窦手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本院2002年连续收集的10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染色体mec盒(SCCmec)的分型特点。方法用多重PCR法对MRSA SCCmec的结构和其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及分子分型。结果102株MRSA中有94株属SCCmec-Ⅲ型,4株属SCCmec-ⅢA亚型,2株属SCCmec-Ⅳ型,2株属SCCmec-Ⅰ型。结论通过多重PCR法分型,表明SCCmec-Ⅲ型是引发本院2002年MRSA感染的主要菌型。  相似文献   
6.
1改进直观教具包装。节约资源。提高实验效益 以运动系统为例。我们给每2位学生配一套骨骼标本。由一位主讲教师在讲台上结合挂图、标本讲课,另一位带教教师在学生中巡回指导,学生一面听讲,一面看挂图,同时对照标本。但由于形态学名词多、内容复杂,特别是颅骨沟、管、孔、裂等陌生名词更难记忆,有些学生还是听不懂、看不清,就用笔尖或竹签在颅骨上到处指点比划,一学期下来,一批完整无缺的颅骨标本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为了提高颅骨标本使用效率和教育质量,我们对颅骨示教标本进行了全面设计和包装。首先根据新计划、新大纲要求,对颅骨不同沟、管、孔、裂等名词编号,贴上不同号码,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外科治疗的意义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traumaticopticneuropathy ,TON)外科治疗的意义及疗效。方法 分析 5 2例 (5 3眼 )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 (5 3眼 )和眶尖减压术 (8眼 )的治疗效果 ,随访 6个月~ 3年。结果  2 1眼获视力改善 (39 6 % ) ,其中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无效进而采取手术者 14眼有效 (14 /37,37 8% ) ,未经激素治疗即手术者 7眼有效 (7/16 ,4 3 8% ) ;无光感者 18眼获视力改善 (18/4 9 ,36 7% ) ,术前有残余视力者 3眼有效 (3/4 ,75 0 % )。结论 外科治疗对提高TON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阻塞时检查者和患者的主观评价与客观鼻测量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方法检查者和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对鼻阻塞程度进行评价。客观鼻测量采用主动后鼻测压仪和鼻声反射测量仪进行。以配对t检验分析检查者的临床评价和患者VAS均数的差异,以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客观鼻测量结果单侧鼻气流阻力与单侧鼻道容积、单侧鼻腔最小横截面积的关系,以及检查者的临床评价、患者VAS与上述客观鼻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316例患者中,减充血前后单侧鼻气流阻力与单侧鼻道容积、单侧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0、-0.554、-0.373、-0.600,P值均〈0.001)。减充血前后,检查者的临床评价与患者VAS均数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630、0.526,P值均〈0.001),二者均与鼻气流阻力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减充血前:检查者的临床评价与鼻气流阻力r=0.530,P=0.000,患者VAS与鼻气流阻力r=0.351,P=0.000;减充血后:检查者的临床评价与鼻气流阻力r=0.452,P=0.000,患者VAS与鼻气流阻力r=0.216,P=0.000),与鼻道容积和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均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减充血前:检查者的临床评价与鼻道容积r=-0.411,P=0.000,患者VAS与鼻道容积r=-0.325,P=0.000,检查者的临床评价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r=-0.507,P=0.000,患者VAS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r=-0.384,P=0.000;减充血后:检查者的临床评价与鼻道容积r=-0.391,P=0.000,患者VAS与鼻道容积r=-0.209,P=0.000,检查者的临床评价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r=-0.471,P=0.000,患者VAS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r=-0.286,P=0.000)。检查者的临床评价与客观鼻测量参数的相关系数大于患者VAS与客观鼻测量参数的相关系数。结论鼻阻力测压与鼻声反射测量的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查者的临床评价与患者VAS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两者均与客观鼻测量参数存在一定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地行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提供更加充分的影像学支持.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和AW4.1影像工作站对14例(14侧)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蝶、筛窦外侧壁的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进行三维重建、空间立体定位和相关数据测量,并与术中视神经实际走行情况进行比较验证.结果:①鼻骨尖一前床突扫描基线与视神经管走行一致;②视神经管内侧壁长度为(11.83±2.31)mm;③CT影像学的视神经管定位标记线和增强的颈内动脉可以同时并全程显示在矢状位三维重建的蝶、筛窦外侧壁上,而且与术中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结论:鼻骨尖一前床突线是研究视神经管的最佳扫描基线;采用MSCT和AW4.1工作站能对视神经管进行术前空间立体定位,可简单、直观、准确地反映每例患者视神经管的长度,与蝶、筛窦外侧壁的毗邻关系和空间走行情况以及与颈内动脉的关系,其临床价值明显优于传统的CT,为术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进行安全、有效的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提供了更加充分和实用的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10.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应用夹板固定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有效,简便的鼻中隔固定方法。方法 对照研究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夹板固定组和常规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组各48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愈合经过。结果 夹板固定患者较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使用夹板固定的方法优于常规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