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醉鱼草属植物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甙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并有抗菌、抗炎、袪痰等生物活性,本文对该属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系列3(R)单脱氧异核苷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方法和结果:由L木糖出发,合成了环氧化物5(R)二甲氧甲基3(S),4(S)环氧四氢呋喃4;在碱性条件下,利用嘌呤的N9位或嘧啶的N1位对环氧化物进行亲核进攻,得到一系列3(R)单脱氧异核苷5ad和6ad;并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论:其中3(R)单脱氧异核苷5ad为首次报道;同已报道的3(S)单脱氧异核苷合成方法相比,路线缩短,收率提高。在体外抗肿瘤和端粒酶抑制活性筛选中,只有化合物6a显示了对BIU细胞较弱的抑制活性,其余均未显示有意义的抗肿瘤活性和端粒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囊性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19例囊性胶质瘤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治疗,尽量将囊壁全部切除,全切困难者术后γ-刀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高颅压症状缓解明显,临床症状消失12例,好转6例,死亡1例。结论:囊性胶质瘤多位于颞顶叶,发病年龄较年轻、易复发,多呈高度恶性,复发仍呈囊实性,显微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虎翼  潘竞先 《中国药学》1996,5(2):105-108
从醉鱼草属植物密蒙花的花蕾中分离得到6个苯丙素酚甙类成分,分别鉴定为verbascoside(1),cistanoside F(2),β-hydroxyacteoside(3),poliumoside(4),echinacoside(5),martynoside(6),它们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了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同时还分离得到两个黄酮甙:蒙花甙(7)和芹菜素-7-芦丁糖甙(8)。其中化合物(2),(3),(4),(8)为首次从醉鱼草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醉鱼草属植物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甙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并有抗菌、抗炎、袪痰等生物活性,本文对该属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长春地区部分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发病特点初步调查及分析,揭示长春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本地区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年1月到2009年12月在我院门、急诊诊治的676例60岁以上的髋部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女性发生病例多于男性,股骨颈骨折多于粗隆间骨折,69~79岁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年龄,冬季和沙尘暴季节是骨折的好发时间段。结论针对长春地区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地域特征,应该做好宣传、跌倒、骨质疏松等工作,预防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小儿临床耐药菌分布及耐药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8例小儿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感染现状及耐药原因。结果本研究所选的108例患儿主要来自新生儿科、小儿外科、儿童重症科(PICU)。感染最多的多重耐药菌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总数的73.1%。耐药菌检出的标本中较多为痰液(49.1%)。并发现住院天数延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小儿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弱等是细菌产生耐药主要原因。结论在对小儿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增加监测强度,并对患儿进行适时的抗生素治疗,从而降低耐药菌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8.
醉鱼草属植物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甙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并有抗菌、抗炎、袪痰等生物活性,本文对该属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架外田定抗生索骨水泥填充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髓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分析.方法:自2008-08~2010-01我院采用支架外固定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髓炎23例,所有患者均取出原内固定物,重新复位,采用支架外固定,并于骨折断端或骨缺损处填充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术后随访10~20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小儿临床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进行探讨,进而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治疗及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和10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分别纳入治疗1组合治疗2组,治疗1组患儿给予门诊治疗,采用三氮唑核苷19mg/kg结合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治疗2组患者采用盘尼西林5万~15万U/kg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对常规治疗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两组患者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三氮唑核苷19mg/kg结合常规治疗方式和盘尼西林5万~15万U/kg静脉滴注结合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后发现,治疗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治疗1组的患者,同时治疗1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两组患者间的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患病病程长、大量使用抗生素、患者治愈率低、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较高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患病特点,此种疾病对患者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此种疾病的科学认识,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与治疗对策。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