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纳催离(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HP)合并Ⅱ型糖尿病(NIDDM)病人降压效应及对微量白蛋白(mAlb)尿的影响,并与苯那普利(洛丁)的疗效相比较,对HP合并NIDDM病人46例给予催离以及44例给予苯那普利治疗6个月,进行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ABPM)及尿mAlb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及自身对照相比,纳催离与苯那普利治疗后,ABPM指标及尿mAlb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而两药之间疗效对比无差异,上述结果提示,纳催离治疗HP合并NIDDM病人与苯那普利效果一样,明显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兼有降低mAlb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1],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随着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广泛应用,血压变异性(BPV)成为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观测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及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3].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Hcy与BPV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的关系。方法将12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超声分为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采用无创动态血压分别测定24h、白天及夜间平均PP、PPI。结果颈动脉斑块组PP及PPI均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两组内昼夜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及PPI增大是致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监测PP及PPI为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动脉硬化提供简便、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4~2006年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6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麻醉药品品种未增减,但各年度用药总人次和销售金额均以2005年为最高;芬太尼注射液的用药频度连续3年住居第1位;临床缓解癌痛首选吗啡制剂;各年度使用麻醉药品人次男性略高于女性,且在41~60岁患者中使用比例均为第1位。结论:我院2004~2006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总体合理,吗啡作为WHO评价改善癌痛状况的指标,且使用应改变观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内皮素及腰围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接受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服阿卡波糖50mg,tid,观察并评价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内皮素(ET)及腰围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围、ET均有下降,治疗12周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卡波糖联合降压治疗比单纯降压治疗能更好的缓解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内皮功能损害及减小腰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降脂药物近年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结果:明确高脂血证的诊断及简易分型,总结出各类降血脂药物的药理作用、代表性药物、临床应用范围与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论:目前降脂药有5大类药物用于临床,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合理选用降血脂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 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血脂异常十分普遍.它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 心病(CHD)的重要脂类危险因素。高 脂血症是脂质代谢异常的惯称,它们是 同义词,主要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 或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和(或)血 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 平过低。研究证实,长期控制血清总胆 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 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 (HDI-C)于适度水平,有助于推迟 或阻止As的发生发展,这是降低CHD 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为观察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探索道路。方法:将1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3组,40例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选时血尿素氮、肌酐和24h尿蛋白总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取晨尿用免疫散射法测定尿白蛋白(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测定ET、CRP。结果:随着血压升高,各项尿微量蛋白指标及ET、CRP均有增高趋势。结论:尿微量蛋白、ET、CRP均可作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监测指标,其中内皮素在高血压的早期靶器官损害中更有检测意义。结论:有必要对基层医院及非药学的医务人员进行长期的ADR专业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楼皂苷I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重楼皂苷I处理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后,通过细胞计数法计算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生长速度,MTT法测定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活性,RT-PCR测定钙粘蛋白和Caspase3mRNA表达.结果 重楼皂苷I减慢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生长速度,降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活力,降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钙粘蛋白mRNA表达,增加Caspase3 mRNA表达.结论 重楼皂苷I抑制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增殖,诱导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内酯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30例)和螺内酯组(32例)。常规组:接受ACEI、洋地黄、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螺内酯。观察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的血清BNP水平、LVEF、VE/VA,观察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螺内酯组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常规组(70%);螺内酯组治疗后LVEF、VE/VA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血清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螺内酯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螺内酯能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