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朝卿 《中医杂志》2004,45(4):250-251
骨碎补为常用中草药,多用来治疗内外科疾病,且多用鲜品.今略举一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贵州瑶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利用本地药物资源,通过民间医疗实践,积累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文化,并世代相传。笔者深入贵州荔波瑶族聚居地区调查研究,对其民间经验用方进行收集,现将抗风湿51个单方、验方整理如下。方一:伸筋草30 g,白龙须30 g,泡酒服。主治:关节冷痛。方二:伸筋草30 g,杜仲30 g,威灵仙15g,泡酒服。主治:风湿腰痛。方三:海金沙藤30 g,大血藤15 g,龙须草30 g,水煎外洗患处。主治:风湿关节痛。方四:巴岩姜30 g,地棕15 g,威灵仙30  相似文献   
3.
荔波常用瑶药的民族民间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古老而富有特色的山地民族,居住在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的白裤瑶、瑶麓乡的青裤瑶和茂兰的长衫瑶,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具其特色的瑶族医药。笔于2002年10月、2003年3月曾2次赴荔波瑶山、瑶麓实地调查,发现瑶山本草植物  相似文献   
4.
2009年8月,笔者赴荔波走访了一些布依族民间中草医师,偶有所得,录之如下。 1肺结核 (1)白芨3份,血余炭1份共研细,开水吞服,每次6g,1日2次。若有咳血,加仙鹤草1份,方法同上。(2)十大功劳、白芨、地枇杷各适量,打成细粉,每次服5g,每日3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陶老中医以小儿脏腑全而未壮为生理特点,寒暖不知自调为发病因素,脾肾虚弱为病理变化,在治疗小儿腹泻时重视辨证施治,临床上小儿腹泻以寒湿泻,伤食泻、脾肾虚泻为多见,尤以寒湿泻为著。陶老治疗用益阳运气,升阳举陷、扶正祛邪法,善用《伤寒论》五苓散,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贵州瑶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利用本地的药物资源,通过民间医疗实践,积累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文化,并代代相传。笔者深入贵州瑶族聚居地区调查研究,对其民间经验用方进行收集,现将治疗妇科疾病的79个单方、验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其任务是为民族地区培养实用型医学高等人才,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将回到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根据民族医专特点和培养目标,如何搞好医学专科学校《中医学》教学值得探讨。为此,笔者通过几年来中医教学实践,谈谈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8.
贵州瑶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利用本地的药物资源,通过民间医疗实践,积累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文化,并代代相传。笔者深入贵州瑶族聚居地区调查研究,对其民间经验用方进行收集,现将治疗跌打损伤和骨折的83个单方、验方整理如下。1跌打损伤方一:凤尾草30~50 g,泡酒服。方二:猪鬃草30 g,巴岩姜30 g,泡酒服。方三:巴岩姜30 g,威灵仙15 g,土牛膝15 g,大血藤30 g,泡酒服。方四:四块瓦15 g,大血藤30 g,泡酒服。方五:五指毛桃根30 g,仙茅15 g,土牛膝15 g,泡酒1 000 ml,每次服25 ml,一日两次。方六:土细辛10 g,泡酒500 ml,每次服  相似文献   
9.
陶敬铭医师是黔南地区名老中医,行医60余载,擅长妇、儿科,临床经验丰富。虽年届八十有三,仍诊务繁忙。笔者有幸随师应诊,今挥妇科验第四则,以示一斑。1不孕症杨某某,女,28岁,因人流术后2年未孕,于1994年6月2日初诊。患者于1991年5月结婚,1992年3月第一次怀孕,当时因故做了人工流产。术后时感腰痛不舒,肢软无力,胁腹胀痛等证。近1年多来,欲孕不得。某医院妇科诊为“附件炎”。慕名求陶氏诊治。证见:面色不华,腰膝酸痛,头晕时作,经期尤甚;舌淡,左脉沉细无力。辨为肝肾不足,兼有气滞。治以滋补肝肾,佐以理气解部之法。…  相似文献   
10.
黄芪为临床常用中药、别名有:戴糁、戴椹、独椹、蜀指、百本、王孙、百草绵、绵黄耆、箭芪、北芪、独根、二人指等。其品种繁多,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者为佳,名北芪。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二经。用于临床,分生用和灸用两种,一生用:走表、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二灸用:走里、补中益气,提升中焦清气,补气生血。 1 补气生血。 补气互根,“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所急固”,黄芪有补中益气,提升中焦之气功能,中焦之气,脾胃气矣。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