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例Maze术后心律变化的分析及护理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张晓杰,杨桂英我科对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房颤的患者施行二尖瓣置换及Maze手术,术后心律均纠正为窦性心律。但在术后不同时间内再度出现房颤,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段人群乳糖酶缺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糖是奶类中特有的碳水化合物,食入的乳糖必须经小肠的乳糖酶水解才能被吸收.人类在先天此酶并不缺乏,断乳后此酶活性降低.随着年龄增长,许多原因可造成此酶缺乏,导致食入含乳糖的奶制品不能被消化吸收.未消化的乳糖到达末段回肠和结肠时,一部分被肠内细菌发酵为乳酸、丙酸、丁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有机酸可使渗透作用加强,促进腹泻发生.  相似文献   
3.
大鼠臂丛神经根吻合后脊髓病理改变和轴突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臂丛神经根椎孔外断裂后神经根直接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取4~6月龄SD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250~300 g.手术分离左侧C5~7神经根至臂丛神经干部,于椎孔外根干交界部位切断C5~7神经根,切断后即刻吻合(实验侧);右侧不作处理(对照侧).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3周,3、6个月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BDA神经示踪技术,观察肱二头肌湿重变化,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内尼氏体数目及形态的改变,周围神经纤维再生数目、距离,轴索和髓鞘发育情况.结果 大鼠术后存活良好.实验侧术后呈跛行步态,出现展爪反射;3个月后展爪反射消失;对照侧正常.大体观察,实验侧术后6个月内神经粘连加重,吻合口两侧神经干干瘪,无光泽;对照侧正常.术后3周和3个月实验侧及对照侧肱二头肌湿重分别为(0.28±012)、(1.37±0.33)g和(0.58±0.10)、(1.36±0.3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分别为(1.39±0.31)、(1.37±0.38)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脊髓和上干改良Marsland与LFB双重染色后观察脊髓内神经元数目减少,胞体由肿大到皱缩,细胞核和尼氏体减少;上干内染色完整的神经纤维逐渐增多,神经轴索较细,髓鞘淡染.术后3周、3个月、6个月实验侧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数目分别为对照侧的84.5%±3.2%、74.4%±4.5%、73.7%±3.8%.实验侧肱二头肌HE染色观察术后3个月内变性明显,之后逐渐恢复;对照侧无明显变性.术后6个月神经纤维BDA染色观察:神经越靠近近端,髓鞘着色越明显,轴突越粗大:越靠近远端时情况相反,并可见到轴突中断.肌皮神经入肌点处偶见阳性标记的神经髓鞘和轴突.结论 臂丛神经根椎孔外断裂即刻吻合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坏死比率为20%~30%,残存神经元多为受损神经元,再生神经纤维表现为动力不足和发育不全,对终末器官功能恢复无意义.肱二头肌恢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晓杰 《解剖科学进展》2003,9(2):139-140,143
目的 探讨选择性破坏胰腺A细胞的模型大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选用硝酸钴和利血平选择性破坏大鼠胰腺A细胞后电镜观察大脑皮层神经毡胆碱能神经元突触的变化。结果 硝酸钴组模型大鼠脑突触内含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清亮小泡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1) ,利血平组清亮小泡比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这种内源性乙酰胆碱的变化可能与胰腺A细胞损伤有关 ,提示胆碱能神经除受其上级中枢调节外 ,还受某些内分泌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中PCNA和 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和Ki-67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40例GIST中有26例表达PCNA,24例表达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和60.0%。PCNA和Ki-67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两者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471)。结论PCNA和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两者可作为判断GIST良恶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区脑酪氨酸激酶受体B活性(TrkB)的变化。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7,14,21 d不同时程慢性应激刺激组,运用敞箱实验(Open-Field-test) 与糖水消耗量指标评定大鼠行为学改变,釆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kB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TrkB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前各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与垂直运动评分无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7,14,21 d应激组水平﹑垂直运动得分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14,21 d应激组其糖水偏爱度持续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7,21 d应激组海马区TrkB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7,21 d 应激组TrkB的mRNA含量亦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提示不同时程慢性应激刺激海马的神经再生变化与TrkB的中介机制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长春市儿童医院2009至2010年住院的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病原情况.方法 采集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在长春市儿童医院就诊的HFMD患儿1 862例的临床资料及患儿粪便和咽拭子标本,用RT-PCR方法对1 514份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犁(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oxA16)扩增,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对530份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HFMD住院数2009年687人次,2010年1 175人次;其中重患率2009年6.26%( 43/687),2010年为16.51%( 194/1 175).季节分布:2009年6月及2010年6、7、8月为发病高峰月份.性别分布男1 241例,女621例.发病平均年龄(28.32±15.22)个月.城乡分布为1∶1.05.临床表现:100%出现皮疹;就诊时首发症状发热55.69%(1 037/1 862)、神经系统症状6.07% (113/1 862)、呕吐1.41% (26/1 862).病程中出现心肌损伤547例(29.41%),神经系统并发症548例(29.43%),呼吸系统并发症82例(4.39%).病毒分离阳性166例,阳性率31.32%.2009年EV71检出率9.62%,CoxA16检出率10.57%:2010年EV71检出率32.52%,CoxA 16检出率39.53%.结论 小儿HFMD发病数2010年较2009年增多,重患率亦增高;在夏秋季对发热患儿应注意HFMD;HFMD可引起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器官损害,重症患儿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HFMD病原呈现多样性,以EV71和CoxA16为主,重患多数为EV71感染.  相似文献   
8.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对于病情复杂、迁延反复的血瘀型银屑病,可运用取象比类法直观辨证,并指导分析病因病机、确立治疗方法,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斑饮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化斑饮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基本痊愈8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20例,基本痊愈2例,显效3例,好转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斑饮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我病房2005年7月收治1例肝硬化并发肝昏迷病人.该患者在住院期间呈4次昏迷,本文从护理角度就肝昏迷与诱因的关系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患者,男,58岁,肝硬化14年,因反复腹胀,食欲减退,近半月加重.于2005年7月12日以肝硬化失代偿入院.入院检查 :神志请,慢性肝病面容.巩膜无黄染,皮肤可见多种蜘蛛痣,肝掌,心肺正常,腹部隆起,腹水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浮肿.肝功化验:GPT 200u以上,蛋白的比例倒置,HBsAg 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