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黄芩不同器官在不同采收期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不同器官在不同采收期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变化,建立黄芩不同器官在不同采收期的生物指纹图谱。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黄芩不同器官在不同采收期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作比较分析。结果:黄芩的不同器官在不同采收期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有明显差异。结论:从生理机制探讨黄芩不同器官在不同采收期生长代谢的差异,为黄芩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黄芩根的四种同工酶的变化,对黄芩不同采收期同工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不同采收期黄芩根的四种同工酶电泳进行分析。结果:不同采收期黄芩根的同工酶种类和数量不同,其中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含量最多,且变化最大。结论:从生理机制探讨不同采收期黄芩根的同工酶变化,为同工酶与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化及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糜蛋白酶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外周血辅助性 T 细胞(Th17)、调节性 T 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收集 158 例 UC 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3 和对照组 75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保留灌肠,同时灌肠液中加入庆大霉素、氟美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糜蛋白酶、锡类散保留灌肠。根据 Mayo 评分标准,两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 3 个亚组。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Mayo 评分、内镜评分改善情况。检测正常人群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ESR、CRP、TNF-α、IL-6)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 Th17 细胞和 Treg 细胞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4.0%,观察组为77.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Mayo 评分、内镜 Baron 评分为(2.25±1.39)、(1.13±0.95),对照组为(3.61±1.61)、(1.60±0.99),治疗组变化更明显(P<0.05)。TNF-α 和 IL-6 表达水平、Th17 细胞数与 UC 分级呈显著正相关,Treg 细胞数与 UC 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治疗后血清 ESR、CRP、TNF-α、IL-6 表达值下降,治疗组为(11.17±8.01)mm/h、(6.55±5.47)mg/L、(56.42±19.97)ng/L、(154.81±32.29)ng/mL,观察组为(18.07±8.62)mm/h、(16.49±8.32)mg/L、(74.08±20.07)ng/L、(177.47±30.01)ng/mL。Th17 细胞数减少:治疗组(3.18±1.02)、观察组(4.20±1.08);Treg 细胞数增加:治疗组(8.61±1.52)、观察组(7.50±1.67);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糜蛋白酶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疗法治疗 UC 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 UC 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黄芩根的四种同工酶的变化,对黄芩不同采收期同工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不同采收期黄芩根的四种同工酶电泳进行分析。结果:不同采收期黄芩根的同工酶种类和数量不同,其中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含量最多,且变化最大。结论:从生理机制探讨不同采收期黄芩根的同工酶变化,为同工酶与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化及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芩饮片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溶剂、不同溶剂用量、不同提取时间所得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通过正交试验,找到了黄芩饮片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黄芩药材用70%乙醇提取,提取溶剂为40 mL,提取时间为2 h。结论:该研究为黄芩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中成药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 HPLC)梯度洗脱法.方法 建立同时测定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含量的RP - HPLC梯度洗脱法.采用RP- HPLC法,Phenomenex Prodigy ODS3- C18色谱柱(4.60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为30℃.结果 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分别在下列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470 0~1.880 0 μg(r =0.9994),0.056 0~0.224 0 μg(r =0.999 6),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8.58%(RSD=1.89%),97.35%(RSD=1.66%).结论 初步建立的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能较全面地评价黄芩茎叶的质量,为科学评价和全面控制黄芩茎叶的质量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产地、采收时间、生态因子、生长年限、野生品与栽培品、栽培方式等方面,对近年来影响黄芩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