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松紧带结合舒筋洗药治疗陈旧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松紧带邻指弹性固定结合舒筋洗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胶布邻指加压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指近指间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评定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择期行侧副韧带修复手术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患指近指间关节肿胀程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患指功能评定情况: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6.60%和54.35%,试验组的患指功能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择期手术率分别为2.13%和17.39%,试验组的患指择期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紧带邻指弹性固定结合舒筋洗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尸体解剖实验来探讨太渊穴针刺安全。方法:选取16只正常成人尸体手,穴位定位后进行染色,逐层解剖,测量染色点至桡动脉等解剖结构的距离,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点至桡动脉、拇长展肌腱、桡侧腕屈肌腱的距离分别为(11.18±1.11)mm、(4.97±1.17)mm、(6.42±0.7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太渊穴针刺点与周围重要组织的距离较近,进针时应注意解剖距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严重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48例四肢创伤严重感染创面患者,行手术扩创早期结合VSD治疗,创口感染控制良好,2期采用皮瓣或游离植皮治疗,所有患者随访均持续3个月以上,最长24个月,平均1年。结果:10例创面无骨外露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38例患者创面有骨外露,2期采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供区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皮瓣、植皮全部成活。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能较好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有助于控制创面感染,创面均愈合良好,肢体外观和功能满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第一代无导线起搏器(LP)的基础上,依托技术的发展,具有房室顺序起搏功能的新一代LP(Micra AV)应运而生,初步临床应用显示能实现房室顺序起搏。与多种起搏方式联合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索也获得了许多新进展:(1)多个LP植入心脏实现起搏通信;(2)LP和无线心脏再同步系统融合;(3)LP与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伤科黄水联合人工真皮治疗手指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自动上皮化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6例患者均给予彻底清创处理并予国产人工真皮覆盖,二期去除上层硅胶膜后,观察组予伤科黄水换药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换药,疗程为14 d并随访2个月余,观察患者伤口疼痛、肿胀、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全部疗程治疗和随访,无脱落及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7、14 d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拆除硅胶膜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术前肿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4 d肢体肿胀消退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两月随访,两组患者创面愈合佳,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创面愈合情况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伤科黄水外敷联合人工真皮治疗手指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自动上皮化疗效好,可效促进人工真皮血管化、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提高患者治疗体验,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Flow-through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儿童四肢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应用Flow-through的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儿童四肢创面9例,其中上肢3例,下肢6例;年龄5~12岁,平均9.4岁;I期行创面清创,负压海绵封闭创面,5~8 d后II期应用Flow-through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6例患者结合植皮修复创面。术中受区动脉两端均修整为管腔向下的斜面,受区血管近端和肩胛下动脉吻合,远端和旋肩胛动脉吻合,胸背静脉和受区静脉吻合。8例患者有1条胸背静脉,1例患者有2条胸背静脉。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血和抗血管痉挛治疗,并定期随访。结果本组中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远端部分表皮坏死,后痂下愈合。植皮成活良好。术后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8(平均13)个月,术后门诊随访7例,微信随访2例。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CDU检查提示血流通畅,3例术后1年随访CDU检查提示血流通畅。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3例后期行皮瓣整形手术。结论应用Flow-through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儿童四肢创面,皮瓣成活良好,受区主干血管血流通畅,对肢体远端血供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微型支架联合手部多功能支具防治虎口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急诊手部虎口损伤患者42例,按治疗方式随机分成4组:支架+支具治疗组、支架治疗组、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各组治疗后随访16周,观察并记录患者虎口宽度及虎口角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各方案的优越性。结果①支架+支具治疗组、支架治疗组、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术后16周虎口宽度分别增大(24.1±5.8)mm、(9.6±4.6)mm、(15.8±1.9)mm、(4.0±5.4)mm,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支架+支具治疗组、支架治疗组、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术后16周虎口角分别增大(23.5±6.1)°、(9.6±4.6)°、(15.7±1.9)°、(3.9±5.4)°,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1例支架针孔感染,经换药后治愈,其他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型支架联合手部多功能支具应用于防治虎口挛缩治疗,能有效增大虎口宽度及虎口角,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研手多功能支具应用于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7年7月,对佛山市中医院骨二科急诊116例术后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支具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研手多功能支具,应用于患者手术和术后康复过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性清创、消毒、清洗、肌腱修复和植皮缝合,最后使用VSD技术并使用敷料覆盖),每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患指的虎口角及虎口距离增加情况、手指活动度、TAM评级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8周、第12周支具治疗组虎口角及虎口距离增加情况、主动活动范围、最大伸展角度、最大屈曲角度和TAM评级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不同时点比较,两组患者随着时间迁移,虎口角和虎口距离增加情况、主动活动范围、最大伸展角度及最大屈曲角度均有明显上升,TAM评级优良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具治疗组术后关节僵硬、肌腱粘连、虎口挛缩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部支具应用于手部皮肤逆行撕脱的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瘢痕挛缩、肌腱粘连等病情,进而促进患者手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原发性掌指关节绞锁经验。方法 200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7例掌指关节绞锁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21~40岁,平均31.2岁。拇指1例,示指5例,中指1例。病程1~18 d,平均3 d。掌指关节均不能主、被动背伸;X线片示掌骨头髁部突出。1例示指绞锁患者行双侧掌骨髁部切除术,其余6例行单侧掌骨髁部切除术。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1年6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绞锁无复发。末次随访时手部功能按总主动活动度(ATM)评分标准:获优5例,良2例。结论手部掌指关节绞锁发病率低,反复绞锁及手法复位会加重局部韧带损伤,手术治疗是可靠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部动力支具在多区肌腱修复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1例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支具组45例和对照组36例。支具组安装手部动力支具进行功能锻炼,并配合中药熏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后,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定患指肌腱修复后的功能。结果:随访3个月,支具组的综合优良率为87.9%,高于对照组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具组的二次松解手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4,P=0.048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手部动力支具能较明显地降低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发生率和二次松解手术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