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对休克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 将 18只兔经股动脉放血至休克后 ,分成维生素C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失血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对照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无明显改善 ,血浆MDA水平升高。维生素C组以上各指标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维生素C能改善休克时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 ,因而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血细胞聚集和全血粘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细胞聚集的变化关系。方法 血液流变学方法检测。结果 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和低切变率时全血粘性呈正相关 (P<0 .0 1,P<0 .0 5 ) ,伴有血浆粘性、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增加 (均 P<0 .0 5 ) ,高血压 II期血小板聚集指标 (Pt max,Pt H,Pt K)还和高切变率时血液粘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P<0 .0 0 1,P<0 .0 5 ,P<0 .0 0 1)。结论 在对高血压的治疗中 ,应密切注意血小板聚集和全血粘性二者关系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摘要 背景:以往支架材料修复骨软骨的实验大都存在骨软骨耦合界面修复不良的情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复合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抽签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制作单侧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后,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软骨细胞与同种异体动物源性骨软骨复合支架,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同种异体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空白组未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大体观察见复合缺损区完全修复,局部无凹陷,新生组织和周围组织融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见软骨缺损区由新生的透明软骨样组织修复,细胞柱状排列,极性好,软骨陷窝明显,骨缺损区由骨样组织修复,新生软骨和软骨下骨以及宿主骨界面耦合良好,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和组织学评分优于对照组、空白组(P < 0.05)。说明诱导分化的自体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复合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所构建的细胞-支架复合体能成功修复兔膝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复合缺损,是一种理想的骨软骨复合缺损修复方法。 关键词:动物源性;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修复;缺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5 (12): 2265-2269.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7年前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左膝关节肿胀,经休息和理疗症状好转,后又反复发作。近1年多症状逐渐加重,膝关节肿胀明显,影响生活。在当地医院反复做膝关节穿刺,每次抽出约100 ml暗红色液体,抽液后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5.
黄芪对家兔失血性休克时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芪对失血性休克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6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黄芪组(HQ)和生理盐水组(NS).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降至5.33kPa(40 mmHg),动态观察黄芪对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影响.结果与NS组比较,治疗期HQ组心率减慢(P<0.05),平均动脉压(MAP)、左室压力峰值(LVSP)和舒张末期压力(LV-EDP)迅速上升(P<0.05,P<0.05,P<0.05),左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和等容舒张期压力下降时间常数(T值)显著得到改善(P<0.01,P<0.01),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度(+dp/dt max)在血量恢复后才高于NS组(P<0.05).结论黄芪能改善失血性休克家兔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多种间质细胞谱系分化的能力,且支架材料的性能对骨缺损的修复有重要影响。目的:观察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三维多孔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缺损。方法:对骨缺损模型兔分别采用空白植入、髂后上棘自体松质骨移植、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移植和复合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移植修复缺损部位。结果与结论:至移植12周,移植复合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的实验兔的缺损处有骨组织生成,支架材料降解,已完成缺损修复,其修复情况接近松质骨组;髂后上棘自体松质骨移植的实验兔的缺损修复完好,新形成的骨组织较规则;只植入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的实验兔有少量骨组织形成,材料部分降解;空白植入的实验兔缺损处无新生骨组织生成,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说明新型的生物支架材料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三维多孔支架与来源于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后,植入同种异体兔股骨髁缺损处,使骨缺损的修复速度加快,表现为较好的体内诱导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模拟体内组织弹性微环境,构建液晶(OPC/PU)复合基底,探究复合基底弹性模量及液晶相区尺寸对大鼠骨髓间充值干细胞(r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调节复合膜中液晶含量,制备不同弹性模量的液晶复合基底。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基底表面液晶相区结构;万能测试仪测量复合基底弹性模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BMSCs的铺展、极化和骨架排列;CCK-8法检测rBMSCs的增殖速率;real-time PCR检测复合膜上的成骨分化标记物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的mRNA表达。结果:(1)复合基底中液晶含量增加,液晶相区数量及尺寸增加,复合基底的弹性模量降低,但仍保持在MPa数量级。(2)rBMSCs在液晶含量较低的OPC10-PU和OPC30-PU表面呈现较好的初始黏附、铺展和增殖。(3)成骨诱导初期及中期,rBMSCs在OPC10-PU上展示较高的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基因表达;诱导培养后期,rBMSCs在OPC30-PU和OPC50-PU上呈现出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基因的高表达,成骨分化的基因表达重点也从早中期的Ⅰ型胶原主要表达转变为后期的骨桥蛋白主要表达。结论:复合基底中液晶含量较低时,rBMSCs主要响应于基底弹性诱发的力学刺激产生细胞行为的变化;基底中液晶含量增加,rBMSCs能够感知到液晶的黏弹特性并与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此时基底的弹性和液晶相区的黏弹特性可能均对rBMSCs的成骨分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目前临床常用的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胸腺肽,胸腺5肽和胸腺素α-1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向T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借助小鼠胚胎干细胞(ESC)体外自然分化形成的类胚体(EB)中含有三胚层细胞的独特细胞环境,加入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多肽,体外诱导小鼠ESC向T淋巴细胞分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三种不同胸腺多肽的诱导下.不同时间点的小鼠ESC来源的细胞表面CD3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在相应时间点通过RT—PCR检测与T淋巴细胞发育密切相关的Notch信号分子的转录水平。【结果】在加入胸腺肽和胸腺素α1诱导的实验组,均有细胞表达CD3分子,CD3^+细胞的百分比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多;而加入胸腺五肽的实验组无CD3^+细胞出现。加入胸腺素α1和胸腺肽的实验组.有Notchl及其配体delta-like-1和delta—like-4的转录;而加入胸腺五肽的实验组的细胞无Notch1及其配体转录。【结论】胸腺素α1或胸腺肽可能通过影响Notchl信号途径支持ES细胞向T细胞分化,而胸腺五肽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处理关节软骨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得以实现.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到复合胶原和生长因子的聚乙醇酸-乳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c acid,PLGA)生物材料,再种植到大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相分离法制作PLGA,复合Ⅱ型胶原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将第3代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到复合材料上.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于肌袋内植入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生长因子和胶原的PLGA、复合生长因子和胶原的PLGA、复合胶原的PLGA,于术后第4,8,12周取材观察细胞的定向分化及生长情况,包括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可见实验组材料有类软骨样组织生长,而对照组和空白组则仅见纤维组织生长.各种染色及电镜观察显示:实验组复合物内可见多的成软骨细胞及少量的破骨细胞.实验组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染色为阳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均为阴性.从而证明胶原修饰的PLGA生物材料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到复合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生物材料上在大鼠体内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复合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目前临床常用的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胸腺肽,胸腺5肽和胸腺素α-1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向T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借助小鼠胚胎干细胞(ESC)体外自然分化形成的类胚体(EB)中含有三胚层细胞的独特细胞环境,加入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多肽,体外诱导小鼠ESC向T淋巴细胞分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三种不同胸腺多肽的诱导下.不同时间点的小鼠ESC来源的细胞表面CD3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在相应时间点通过RT—PCR检测与T淋巴细胞发育密切相关的Notch信号分子的转录水平。【结果】在加入胸腺肽和胸腺素α1诱导的实验组,均有细胞表达CD3分子,CD3^+细胞的百分比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多;而加入胸腺五肽的实验组无CD3^+细胞出现。加入胸腺素α1和胸腺肽的实验组.有Notchl及其配体delta-like-1和delta—like-4的转录;而加入胸腺五肽的实验组的细胞无Notch1及其配体转录。【结论】胸腺素α1或胸腺肽可能通过影响Notchl信号途径支持ES细胞向T细胞分化,而胸腺五肽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