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浓度二硫化碳对接触工人生殖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低浓度二硫化碳 (CS2 )对接触工人生殖健康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CS2 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对 5 0名接触CS2 浓度平均为 14 .4 6mg/m3 ,接触工龄为 8~ 13年的男工 (接触组 )和 5 0名非接触男工 (对照组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性激素水平。结果 接触组血清卵泡刺激素 (10 .94± 7.35 )IU/L明显高于对照组 (7.5 0± 5 .0 7)IU/L ,垂体催乳素(5 .72± 4 .18)ng/L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6 .89± 4 .6 2 )ng/L ;间质细胞刺激素和睾酮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班的轮换不影响性激素水平。结论 CS2 对接触男工性激素分泌功能已造成一定的损伤 ,使潜在的原发性生殖机能不全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2.
异位妊娠 (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生命和健康 ,现将我院 1 993~1 999年间收治的 1 5 4例异位妊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年龄分布  1 5 4例年龄分布在 1 7~ 45岁。其中 2 5岁以下 2 1例 (1 3.6 3% ) ,2 5~ 35岁 99例 (6 4.2 9% ) ,35岁以上34例 (2 2 .0 8% )。1 .2  婚育史  1 5 4例中已婚者 1 4 4例 (93.5 0 % ) ,经产妇1 1 6例 (75 .32 % ) ,未产妇 38例 (2 4.6 8% ) ,未婚 1 0例 (6 .49% )。未婚 1 0例的年龄为 1 7~ 2 6 (平均 2 6 .8)岁 ,其中 6人为学生 ,导游 1名 ,服务员…  相似文献   
3.
4.
1临床资料 患者范某,女性,36岁。因接触性出血2月,伴纳差、消瘦、体力下降,于2004年9月2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则,无异常阴道流液。既往有“胆囊炎”病史,孕3产1,“T”环避孕。查体:患者一般状态尚好,生命体征稳定,全身体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平软。妇科检查:宫颈2/3鳞状上皮缺损,乳嘴状糜烂,质脆,有接触性出血,量少。子宫及双侧附件未发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一例DDOD综合征先证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和遗传学分析,探讨ATP6V1B2致病基因突变与先证者临床特征的联系,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一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伴指骨、牙齿发育异常的先证者(女,6岁)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父母的外周全血基因组DNA,采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法筛查先证者的潜在致病基因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用遗传学数据库资料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变异位点进行分析。结果二代测序和Sanger测序结果共同显示先证者存在ATP6V1B2 c.1517G>A (p.R506Q)杂合突变,其父母表型均正常且未检出相应的异常突变;遗传学数据资料和相关文献检索显示ATP6V1B2 c.1517G>A (p.R506Q)为新发突变;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显示,ATP6V1B2 c.1517G>A突变会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理化性质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DDOD综合征者指骨和牙齿发育不全等表型异常。结论先证者ATP6V1B2 c.1517G>A (p.R506Q)为新发的致病性突变,该突变可能导致先天性聋伴甲发育不全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LCS、RASSF1A片段在母胎间甲基化状态的差异并评估其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8例孕妇血浆,其中126例同时收集外周血细胞及胎盘(或绒毛)组织,采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酶切联合荧光定量PCR(MSRE+PCR)技术,检测母胎间HLCS基因、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根据孕妇血浆中胎源性HLCS/RASSF1A浓度比值判断胎儿21号染色体数目。结果研究证实HLCS及RASSF1A在胎盘或绒毛组织中均呈高甲基化状态,而在母体外周血细胞呈现低甲基化状态,且这种甲基化差异不受孕妇年龄、孕周、胎儿性别的影响。采用MSRE+PCR技术对孕妇血浆中HLCS、RASSF1A片段的检出率分别为97.4%和96.9%。计算274例正常妊娠孕妇血浆中胎源性HLCS/RASSF1A比值,确定其95%的参考值范围为0.34~2.02,以此为标准判断102例胎儿21号染色体数目,其中98例二倍体妊娠的准确率为95.9%(94/98),4例21三体综合征妊娠均获正确诊断。结论高甲基化HLCS、RASSF1A基因可作为孕妇血浆中胎源DNA的标志物,且有望根据孕妇血浆中甲基化HLCS/RASSF1A浓度比值进行21三体综合征的无创性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经济、高效的人早孕期蜕膜基质细胞及蜕膜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胶原酶、胰酶联合消化蜕膜组织,网筛过滤、密度梯度离心及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纯度;MTT增殖实验分析细胞体外增殖活力.结果:利用此法可成功体外培养蜕膜基质细胞及蜕膜腺上皮细胞,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并在体外呈现良好的生长状态.结论:此法经济、高效,能够同时获得纯度较高的蜕膜基质细胞及蜕膜腺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刘惠云  张元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68-2870
<正>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要因素,其中半数以上的产妇死亡发生在分娩后的24 h内。PPH往往发生急骤、出血量多且污染面广、血液收集困难、病情发展迅速。大量出血如不能及时诊断往往会延误抢救的最佳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产程活跃期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atient-ontrolled pidural nalgesia,PCEA)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要求分娩镇痛的190例单胎、足月临产的初产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镇痛Ⅰ组采用0.2%罗哌卡因(98例),镇痛Ⅱ组采用0.1%布比卡因(92例),均辅以芬太尼2μg/ml,首次负荷量为10ml,采用电子镇痛泵调节维持给药量为5ml/h,宫口开全后停用麻醉剂,选取同期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分娩的100例为对照组(分组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结果镇痛Ⅰ组、镇痛Ⅱ组的孕妇分娩镇痛效果均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分娩镇痛能缩短产程活跃期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镇痛Ⅰ组与镇痛Ⅱ组相比,使用阴道器械的助产率低(P〈0.05),对产妇产后出血无影响(P〉0.05),对胎儿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结论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亲及胎儿安全有效,罗哌卡因不影响子宫收缩力和其他产力,更有利于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材料氧化铝陶瓷宫内节育器(IUD)对大鼠的避孕效果和对子宫局部的影响。方法:实验分四组:1.生物陶瓷IUD组;2.不锈钢IUD组;3.假手术对照组;4.正常对照组。结果:生物陶瓷组有很强的抗生育作用,受孕率为0,且生物陶瓷IUD组子宫内膜早期(30d)有轻度炎性反应与不锈钢组无差异,60d时炎症反应比不锈钢IUD组轻。结论:生物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生育效果,生物陶瓷IUD有可能成为安全性能更好的宫内节育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