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EDTA滴定法测定石决明煎出液CaCO3的含量,对石决明用量,粉碎度,煎煮时间与煎出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石决明用量以不超过15g为宜,粉碎度愈大愈好,40目以下先煎优于常规煎。  相似文献   
2.
鹿角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肥厚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鹿角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左室肥厚( LVH)程度的影响.方法将 20例 CHF患者随机分为鹿角方组和地高辛组,观察 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PWT)、左室重量指数( LVMI)、左室肥厚程度 ]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等的改变.结果鹿角方组和地高辛组治疗后 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 P<0.05),鹿角方组治疗后 IVST、 PWT、 LVMI明显下降(分别为 P<0.001),而地高辛组未见明显下降( P>0.05);鹿角方组治疗后左室肥厚程度明显改善( P<0.05),而地高辛组未见明显变化( P>0.05);鹿角方组血浆 AngⅡ水平显著下降( P<0.001),而地高辛组升高无显著意义( P>0.05).结论鹿角方具有逆转或减轻 CHF患者 LVH程度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循环或局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19名志愿受试者随机分四组,给予LHRH-A不同剂量,从月经第一天起皮下注射LHRH-A 200~50Oμg/天,连续3~5天(单盲法)。结果显示用药期间所有受试者卵泡期均明显延长(15.21±1.27~21.90±3.11天,P<0.01),且用药5天组尤为显著。FSH/LH除600μg组稍下降外其余均明显下降,这可能干扰卵泡发育导致卵泡期延长,用药后卵泡发育用B超检测证实明显落后。250Oμg组血清孕酮明显下降(P<0.01),黄体期明显缩短(P<0.01),提示延长给药天数和加大剂量可能产生溶黄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苯氧胺或炔诺酮合用前列腺素抗早孕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比较三苯氧胺(TMX)或炔诺酮(NET)配伍dl-15-甲基前列晾素F_(2α)(15-m-PGF_(2α))的抗早孕效果。共123例早孕妇女,分成四组,Ⅰ组:单纯用TMX;Ⅱ组:TMX合用15-m-PGF_(2α)海绵栓;Ⅲ组TMX合用15-m-PGF_(2α)注射剂;Ⅵ纽NET合用15-m-PGF_(2α)注射剂。抗早孕效果以Ⅳ组最佳,完全流产率达95%(与其它三组比较P<0.05),不全流产率3.3%,其余依次Ⅲ组完全流产率85%,不全流产率15%;Ⅱ组完全流产率50%,不全流产率30%;Ⅰ组完全流产率8.7%。NET与15-m-PGF_(2α)配伍的抗早孕效果优于TMX,且价格便宜,建议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冬葵子与苘麻子中脂肪酸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01型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冬葵子和苘麻子中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葵子和苘麻子中脂肪酸分别为九种和七种,其中十八碳二烯酸,十六碳酸,十八碳一烯酸相对含量的均较高,但所占比例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自拟骨刺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患者74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74例中,年龄均在45岁以上,均经X线拍片确诊,其中男42例,女31例;病史5年以上35例,1~4年者39例;74例患者只有15例配合了短期针灸按摩理疗,其他病例均用中草药治疗。2治疗方法骨刺汤药物组成:淫羊藿、杜仲、木瓜、独活各15g,巴戟天、川芎、红花各10g,续断、黄芪、狗脊各20g,当归12g,薏苡仁3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加减:痛甚者加元胡、乳香、没药、土鳖虫;寒湿盛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夹热者重用地龙;身…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80年以来,采用自拟牛膝蠲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痛12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4例,男69例,女5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42.5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4年,平均121天;病发于左侧74例,右侧50例。2诊断①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一般为持续性钝痛或发作性烧灼痛及刺痛,部分患者夜间疼痛加剧;②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③腰部脊柱两侧无明显压痛,沿坐骨神经走向有多处压痛,部分患肢有肌肉萎缩,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④X线摄片排除腰、骶椎、椎管病变。3治疗方法自拟牛膝蠲痹…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对人蜕膜雌,孕激素受体及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人蜕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生殖激素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的抗早孕机理。方法:应用葡聚糖活性碳吸附(DCC)法和酶联组化法测定正常和服米非司酮100mg后的人蜕膜组织ER、PR;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β-hCG、雌二醇(E2)、睾酮(T)和孕酮(P)的水平。结果:口服米非司酮100mg后,人蜕膜组织胞浆PR明显减少(P〈0.05),而胞浆ER明显增多(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及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对脂肪移植术后血管新生及脂肪成活的影响。方法取乳房切除术患者自愿捐赠的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同时制备游离脂肪颗粒。取健康4~6周龄雄性裸鼠80只,随机分为4组(n=20),分别于裸鼠背部皮下注射1 m L脂肪颗粒+0.3 m L生理盐水(对照组)、1 m L脂肪颗粒+2×106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0.3 m L生理盐水(ECs组)、1 m L脂肪颗粒+2×10!6个ADSCs+0.3 m L生理盐水(ADSCs组)、1 m L脂肪颗粒+1×10~6个HUVECs+1×10!6个ADSCs+0.3 m L生理盐水(ADSCs+ECs组)。注射后观察各组裸鼠存活情况,大体观察背部移植区色泽、形状。2、4、8、12周时背部移植区行超声影像学观察,取标本采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组织学观察移植脂肪大体结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各组裸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移植后各时间点各组超声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移植脂肪内部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未见囊肿、钙化、实性占位等异常表现。移植后各时间点,ADSCs组及ADSCs+ECs组移植脂肪体积均高于ECs组及对照组(P0.05);且8、12周时ADSCs组明显高于ADSCs+ECs组(P0.05)。HE染色示移植后各组组织学形态变化趋势相似,但ADSCs组组织重塑速度快于其他各组。免疫荧光染色示随时间延长各组新生血管逐渐增加,各时间点ECs组、ADSCs组、ADSCs+ECs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4周时ADSCs组微血管密度高于ECs组及ADSCs+ECs组(P0.05);8、12周时ADSCs组及ADSCs+ECs组高于ECs组(P0.05),ADSCs组及ADSCs+EC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可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且该促进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巴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后收治的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1]的新生儿15例在按常规吸氧、抗生素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多巴胺。与2006年前符合新生儿败血症的新生儿20例进行对照。结果在积极抗感染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多巴胺,患儿在3-5天内临床症状缓解,体温正常,生命体征稳定,停吸氧,进食及二便正常。结论早期应用多巴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可迅速改善新生儿症状、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