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乙肝转阴汤和贺普丁联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6个月后后查肝功能,HBV—DNA。结果: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总有效率90%。结论:乙肝转阴汤和贺普丁联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Lev氏病1例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Lev氏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Lev氏病是一种退化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阻止本病的进程,因此Lev氏病的治疗目前仍是对症治疗。应该积极有效地控制各种可能加速心脏纤维支架硬化症的因素,已经发生晕厥或阿斯综合征患者的患者,应积极考虑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预防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短QT间期综合征是以校正后QT(QTc)间期<320 ms为显著特征的遗传性心电异常疾病。患者心脏性猝死、晕厥、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QT间期、心房和心室的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程序电刺激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目前植入式心脏除颤复律器是对发生晕厥和有猝死家族史患者用于预防猝死和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的理论与生物学工程的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要介绍中医活血化瘀的理论。方法:从阴阳学说到离子平衡,从宏观到微观,从气与负荷、与酶的关系, 肿瘤、血管内皮的功能几方面讨论与生物工程的联系。结果:为进一步提高中医的基础理论在临床治疗学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提高了对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参仙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参仙汤组33例用参仙汤治疗;炙甘草合剂组30例接受炙甘草合剂治疗;心律平组30例采用心律平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参仙汤组、炙甘草合剂组、心律平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33.3%、30.0%、40.0%,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0.0%、96.7%,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参仙汤与炙甘草合剂、心律平比较,治疗效果相当,且参仙汤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癌症患者恐惧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珍 《中原医刊》2004,31(7):49-50
癌症患者遭到生命威胁,面对死亡的心理变化极其复杂,现治疗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部分晚期患者的心理蒙上阴影。更重要的是克服不良心理,构筑心理防线,现将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8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全身疾病,病变主要表现在四肢大、小关节,也可累及颈椎和颞颌关节。早期可有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困难及晨僵。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导致残废。本文就88例类风湿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味中药仙鹤草、丹参在治疗心律失常中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用实验大鼠造模预测不同剂量的作用效果分别对单味仙鹤草、丹参进行实验。结果:小剂量仙鹤草、丹参均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大剂量丹参有降低血脂血黏度的作用。结论:血管内皮功能的逆转,是由于内皮细胞对内环境及其分泌介质的调整所致。由此,仙鹤草、丹参抗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与NO合成与释放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短QT间期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QT间期综合征是以校正后QT(QTc)间期<320 ms为显著特征的遗传性心电异常疾病.患者心脏性猝死、晕厥、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QT间期、心房和心室的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程序电刺激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目前植入式心脏除颤复律器是对发生晕厥和有猝死家族史患者用于预防猝死和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