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9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维持机体稳态平衡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Fas与Fas配体结合启动凋亡。在细胞凋亡分子机制中,caspase家庭成员是Fas介导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关键效应分子,并参与凋亡过程的调探。调亡调节蛋白和caspase抑制剂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凋亡过程产生影响,有希望成为因细胞凋亡过度所致疾病的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重要方式。凋亡过程有一系列的基因启动及蛋白酶解级联反应,并受多种细胞因子/分子的调控。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导致的免疫耐受失控,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细胞凋亡过程及凋亡调控因子的深入研究,为操纵细胞生死命运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环孢素A(CSA)长期应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37例符合下列条件的SLE患者纳入本研究:①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修改的SLE诊断标准;②既往对皮质类固醇或细胞毒药物的治疗反应欠佳或无反应;③临床上至少有2个系统受损的表现;④近一个月内类固醇用量稳定者。有下列之一的患者将被剔除,血清肌酐水平>1.5mg/dl;高血压;有癌症或癌症病史及近3个月接受抗代谢药物治疗的患者。疗效评定标准主要依据SLE活动程度测定(SLAM)记分,包括24种临床表现和8项实  相似文献   
5.
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肿瘤性天疱疮是近年报道的一种少见皮肤病,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男,82岁,因全身皮肤粘膜红斑、水疱、糜烂一个月于1996年5月22日入院。患者年前因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为“淋巴瘤”,经放疗和化疗等治疗,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6.
数项研究表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使各种自身免疫和免疫介导性疾病获得临床改善和(或)降低自身抗体的滴度以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水平。输注大剂量IgG已成功地用于治疗严重的、急性恶化的SLE。 目前认为IVIG治疗的积极效果与调节吞噬性T细胞功能和增进抑制性T细胞功能有关。此外,在IVIG制剂中可能存在抗多种自身抗体的抗独特型活性,这种活性可能涉及疾病的发病机理。Lin等的研究还表明,SLE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重要方式。凋亡过程有一系列的基因启动及蛋白酶解级联反应 ,并受多种细胞因子 /分子的调控。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导致的免疫耐受失控 ,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细胞凋亡过程及凋亡调控因子的深入研究 ,为操纵细胞生死命运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淋巴细胞活化至少需要 2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为抗原特异性MHCII类分子和CD3/TCR组成的复合物 ,第二信号为非MHC限制的共刺激信号。淋巴细胞只有识别这两个信号 ,才能活化、分化和增殖 ,若缺乏共刺激信号 ,淋巴细胞则进入无反应状态 ,甚者发生程序化死亡[1,2 ] 。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例经雷公藤、氨苯砜、红霉素、甲氨喋呤及Tigason治疗失败的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病例,环孢素使其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0.
自身炎症综合征是一组遗传性复发性非侵袭性炎症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反复发热、关节痛及皮疹,但无自身抗体及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多.目前研究认为,常染色体基因突变是该类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由其引发细胞因子和炎症信号的异常导致一系列自身炎症反应的发生.虽然对该类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诊疗方法,但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已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