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延秀敏 《吉林中医药》2009,29(5):419-419
冠心病发病率居心血管疾病中首位,是当今社会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探索其临床主要证候特点及发病原因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笔者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脾虚湿热,故以健脾清热利湿为法,治疗本病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跟随导师张新风教授从诊,运用疏肝理气法治疗胸痹心痛48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樊瑞红教授通补并用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观察其创立的通补并用的通补心宝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补心宝汤,28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情况。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78.95%,优于对照组的60.5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1.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26%(P0.01)。两组患者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NT-pro BNP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通补并用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通补心宝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阵发性房颤以心悸为主要症状,归属中医学"心悸"范畴。文章介绍樊瑞红教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经验。樊教授采用滋阴清热法治疗阵发性房颤,并自拟调律汤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不同证型的阵发性房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并根据医案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滋阴清热法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以期对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探讨目前国内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文献,从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治则治法、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中药注射剂及成药运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理法完备,剂型多样,临床疗效肯定。结论: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延秀敏 《国医论坛》2013,28(1):60-62
目的:总结归纳近几年中医药在冠心痛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药注射液、中成药、中药汤剂、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大量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结果:分别从病因病机认识上及在辨证论治、中药注射液、中成药、中药汤剂、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论述了中医药对冠心病的研究进展.结论: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前景可观,但也有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  相似文献   
7.
心痛膏外治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痛膏外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外用心痛膏治疗,14 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硝酸甘油停减情况。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硝酸甘油应用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心痛膏外治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樊瑞红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从医30余载,是天津市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为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马连珍主任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马连珍传承工作室导师,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诸多业绩,在心系疾病的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