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并鉴定骨膜细胞经骨形成蛋白7(BMP7)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方法 成人胫骨骨膜常规体外细胞培养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BMP7加成骨辅助剂和单纯成骨辅助剂进行体外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第5、10、15和20天分别采用Real Time-PCR检测骨钙素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水平,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糖胺聚糖(GAG),Real Time-PCR检测Ⅱ型胶原基因,比色法检测细胞ALP活性,ALP染色法检测ALP,Yon Kossa染色法检测钙结节.结果 两组骨钙素基因表达及上清液ALP、骨钙素、骨桥蛋白的含量均增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胞的ALP和钙结节染色阳性率增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及Ⅱ型胶原基因表达表现为先高后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膜细胞在BMP7诱导下体外大量增殖和分化成骨,表达出明显的成骨特异基因,并具有合成分泌成骨特异蛋白的功能;成骨化过程中,除直接分化成骨外,还存在部分细胞先经软骨形成再钙化成骨的现象;经骨膜细胞-BMP7途径在体外获取大量成骨细胞可用于组织工程的体外构骨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被证实有成骨诱导作用,然而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7诱导骨膜细胞成骨的超微结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骨膜细胞经成骨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7诱导后的生物活性及超微结构。方法:实验取材于成人胫骨。分离出原代骨膜细胞后行常规体外培养,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细胞培养辅助剂,对照组仅仅加入了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每组分别在第5,10,15天设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设3个样本,分别行钙结节的染色及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大体形态结构,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形态结构。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形成的成骨细胞增殖良好,形态一致。细胞早期呈梭形,立体感强,饱满透明,分裂期呈短柱状或立方形,电镜下见成骨细胞内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后期细胞由长梭形逐渐变成宽梭和不规则形,后期射透电镜下可见细胞内有大量基质小泡,有膜包被,胞质内上有碱性磷酸酶及钙结合蛋白,泡内有钙盐结晶,成骨细胞的基底部和侧面出现突起与邻近的骨细胞突起相连。由骨形态发生蛋白7诱导的成骨细胞在体外增殖更快,细胞分裂及成骨速度更快。结果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体外培养中具有明显增强成骨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4.
背景:在骨形成及骨病中,有多种因子的表达,这些因子能在体外诱导软骨成骨,或诱导骨腹细胞成软骨细胞。 目的:总结近年来广泛研究的成骨因子,强调成骨因子在骨形成和骨病中的作用。 方法:以osteogenic factors,bone disease,bone formation,Intercellular Signaling Peptides and Proteins,osteogenesis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8-01/2009-07);以成骨因子,骨形成,骨病,细胞因子,刺激因子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8-01/2009-07)。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成骨因子及骨形成或骨病相关的内容。排除已被证实落后的研究及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158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成骨因子在骨形成和骨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骨形成及骨病是复杂的过程,受多种激素、全身及局部生长因子的调控。多种骨生长因子参加了骨愈合与骨代谢相关疾病过程,通过局部自/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靶细胞,也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隔部位靶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激素等都参与了骨重建过程中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基质合成的调节及骨病的代谢。成骨因子在骨形成过程及骨相关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成骨因子已用于临床及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其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证实。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骨形成及骨病中,有多种因子的表达,这些因子能在体外诱导软骨成骨,或诱导骨腹细胞成软骨细胞.目的:总结近年来广泛研究的成骨因子,强调成骨因子在骨形成和骨病中的作用.方法:以osteogenic factors,bone disease,bone formation,Intercellular Signaling Peptides and Proteins,osteogenesis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8-01/2009-07);以成骨因子,骨形成,骨病,细胞因子,刺激因子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8-01/2009-07).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成骨因子及骨形成或骨病相关的内容.排除已被证实落后的研究及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158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成骨因子在骨形成和骨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骨形成及骨病是复杂的过程,受多种激素、全身及局部生长因子的调控.多种骨生长因子参加了骨愈合与骨代谢相关疾病过程,通过局部自,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靶细胞,也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隔部位靶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激素等都参与了骨重建过程中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基质合成的调节及骨病的代谢.成骨因子在骨形成过程及骨相关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成骨因子已用于临床及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其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骨膜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以胫骨骨膜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细胞,完全培养基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锥虫蓝染色计数法检侧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学分析细胞表面抗原.随机分为3组,成骨实验组和成软骨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的定向培养剂,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指标. 结果 骨膜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贴壁生长,细胞生长曲线证实骨膜细胞传至第9代仍保持良好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细胞表面抗原CD90及CD105呈阳性;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证实成骨实验组分化后细胞碱性磷酸酶及钙结节呈阳性,成软骨实验组分化后细胞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呈阳性,对照组各项指标均生阴性.结论 骨膜细胞体外培养细胞增殖能力强,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和良好的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潜能,其定向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均具有各自明显的细胞功能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通痹方联合手法推拿治疗中期膝骨关节炎(KOA)临床疗效,初步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3年6月收治的KOA患者102例,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并服用中药化瘀通痹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手法推拿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并比较两组膝关节间隙、膝关节间隙角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1蛋白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WOMAC僵硬、疼痛、关节功能评分及Lequesn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内侧、外侧间隙大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间隙角小于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mad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痹方联合手法推拿可扩大并平衡关节间隙,改善关节功能,治疗中期KOA效果显著,其起效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Smad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 7 作为刺激因子诱导细胞成骨的报道目前较少见。目的:观察骨膜细胞经骨形态发生蛋白 7 诱导后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方法:取材于成人胫骨骨膜,常规细胞培养法行骨膜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 7 加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和单纯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相差显微镜观察骨膜细胞形态特征及超微结构。每组分别在第 7,14,21 天设 3 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设 3 个样本,采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法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碱性磷酸酶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骨膜细胞经分组培养后,第 7 天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骨膜细胞均有明显增殖,碱性磷酸酶的可被检测出,但量不多,细胞外形为梭形,实验组比对照组检测的碱性磷酸酶数量稍多;第 14 天时,实验组及对照组骨膜细胞均显著增殖,细胞外形由梭形变为宽梭形,实验组比对照组检测的碱性磷酸酶数量明显增多。第 21 天时,实验组及对照组骨膜细胞均增殖,其中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细胞外形为宽梭形,实验组比对照组检测的碱性磷酸酶数量显著增多。经过统计学分析由骨形态发生蛋白 7 诱导的骨膜细胞的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提示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和再生能力, 骨形态发生蛋白 7 能诱导骨膜细胞加强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能诱导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28例列为Ⅰ组,从术后第二天起即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将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3~6个月来我院进行康复的另外26例患者列为Ⅱ组,给予一般性的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康复后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比较。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一般康复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显著促进患者手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廖家成  连银川 《海南医学》2013,24(20):3001-300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人工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DHS组20例,PFNA组2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组20例,观察三组患者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60例患者随访12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三组患者中,手术时间最短的是PFN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上较其他两组少,且在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功能上,PFNA组要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及PFNA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相对于DHS和人工关节置换,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