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采用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豆和红豆中微量元素铁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是:吸收波长为466 nm;显色剂用量为1.00 ml 0.2 mol/L磺基水杨酸;反应时间10 min;反应温度25℃。在最佳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3.0μg/ml,加标回收率在97.3%~100.3%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浓度甲醛吸入对脑发育不同阶段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生长发育及海马CA3区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生后3 d、14 d、60 d(相当于新生儿期、幼年期、成年期)Wistar大鼠,每年龄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各8只,采用吸入方式染毒(甲醛浓度为0.5 mg/m3),2 h/d,连续28 d;监测大鼠体重,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3区CaMKⅡ表达.结果:所有染毒组大鼠较同龄对照组均出现体重增长落后(P<0.05);新生鼠染毒组和幼年鼠染毒组在Morris水迷宫中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比同龄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试验穿越平台次数也明显少于同龄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3区CaMKⅡ表达较同龄对照组下降(P<0.05);而成年组除染毒组体重增长落后外,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及海马CA3区CaMKⅡ表达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醛吸入染毒可能影响Wista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发育早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 对甲醛的神经毒性更为敏感;海马CA3区CaMKⅡ表达下降可能是甲醛影响大鼠学习记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廖双  钟雪飞 《重庆医学》2021,50(23):4079-4082
目的 探讨婴儿期局灶性癫痫对不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癫痫发作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该院神经内科诊断并治疗的婴儿期局灶性癫痫患儿25例,随访时间至少18个月,分析不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25例患儿均经发作期视频脑电图证实为局灶性起源癫痫.起病年龄中位数为6.38个月(1~15个月),男女比例为1.27∶1.00,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8.40个月(18~60个月).10例诊断为良性(非)家族性婴儿癫痫,13例诊断为癫痫脑病(包括2例婴儿痉挛症),另外2例为无法归类癫痫患者.发作期放电起源部位以颞区居多(36.00%),其次是枕区(20.00%)和额区(20.00%).整个队列一共使用了6种抗癫痫药物(AEDs),其中以左乙拉西坦(LEV)使用率最高(37.50%),其次为奥卡西平(OXC,17.86%)和丙戊酸钠(VPA,16.07%).首次单药治疗选择最多的AEDs为LEV.首次单药、二联用药或换用第二种AEDs、三联用药或换用第三种AEDs的抗癫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8.00%、52.17%和59.09%.VPA(n=4)和OXC(n=2)在良性(非)家族性婴儿癫痫中的应答率均很高(100%).癫痫脑病患儿中84.62%(11/13)使用了大于或等于3种AEDs仍有频繁发作,仅1例使用VPA联合LEV后发作控制.25例患儿无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婴儿期局灶性癫痫的药物治疗反应及临床转归与癫痫分类密切相关,VPA可作为一线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4.
武欢  张照庆  陈丽  廖双  王小飞  林威 《针刺研究》2023,(4):325-330+338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脂血症(HLP)大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活化蛋白(SCAP)、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其下游胆固醇代谢靶基因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调节胆固醇代谢从而治疗HLP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挑选10只作为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余大鼠饲喂高脂饲料28 d建立HLP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电针组电针双侧“丰隆”“阴陵泉”,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治疗28 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组织的TC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SCAP、SREBP-2及HMGCR、PCSK9、LDLR的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SCAP、SREBP-2及HMGCR、PCSK9、LDLR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SC...  相似文献   
5.
廖双  钟雪飞 《重庆医学》2021,50(23):4079-4082
目的 探讨婴儿期局灶性癫痫对不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癫痫发作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该院神经内科诊断并治疗的婴儿期局灶性癫痫患儿25例,随访时间至少18个月,分析不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25例患儿均经发作期视频脑电图证实为局灶性起源癫痫.起病年龄中位数为6.38个月(1~15个月),男女比例为1.27∶1.00,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8.40个月(18~60个月).10例诊断为良性(非)家族性婴儿癫痫,13例诊断为癫痫脑病(包括2例婴儿痉挛症),另外2例为无法归类癫痫患者.发作期放电起源部位以颞区居多(36.00%),其次是枕区(20.00%)和额区(20.00%).整个队列一共使用了6种抗癫痫药物(AEDs),其中以左乙拉西坦(LEV)使用率最高(37.50%),其次为奥卡西平(OXC,17.86%)和丙戊酸钠(VPA,16.07%).首次单药治疗选择最多的AEDs为LEV.首次单药、二联用药或换用第二种AEDs、三联用药或换用第三种AEDs的抗癫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8.00%、52.17%和59.09%.VPA(n=4)和OXC(n=2)在良性(非)家族性婴儿癫痫中的应答率均很高(100%).癫痫脑病患儿中84.62%(11/13)使用了大于或等于3种AEDs仍有频繁发作,仅1例使用VPA联合LEV后发作控制.25例患儿无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婴儿期局灶性癫痫的药物治疗反应及临床转归与癫痫分类密切相关,VPA可作为一线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 1 例由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引起的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多次药学会诊,与医师通力合作,对患儿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患儿存在肾功能亢进这一特殊生理病理特点及抗菌药物药动学/ 药效学(PK/ PD)理论,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 结果:临床药师提出的治疗方案被医师采纳,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脑脊液恢复正常并顺利出院。 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上罕见致病菌引起的特殊部位感染,应充分发挥药学专业特长,进一步提高抗感染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