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祖国医学记载“心手少阴之脉……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我在长湖临床治疗中,发现咽后壁正中部位即内哑门穴,多次用于临床治疗新旧失语症,一针、一穴,一次即可治愈,比刺外哑门穴安全可靠。取穴:患者正坐,仰脸,张口伸舌,令患者作呕状(因不会发“啊”的声音),使悬壅垂上举,可见咽后壁之正中部位即是内哑门  相似文献   
2.
在用电针治疗口眼歪斜的过程中,发现到患者在电针刺激中,出现肌肉挛缩现象.经过细心观查,初步认为这种反应,对本病的预后探测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谓"挛缩反应",即是当针刺入选定的穴位以后,给予一定电量,则出现局部肌肉不同程度的挛缩.为此,将观查21例病人的结果,报告如下,希同道们指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