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PubMed数据库中骶神经刺激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其研究现状和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2019年12月31日以前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所有关于骶神经刺激疗法的文献,采用HistCite软件对其发表年份、发表期刊、国家地区和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ajek软件的主路径分析法,识别文献间热点主题的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睿  庄艺  秦尔奇  罗华送 《中成药》2015,37(1):234-236
目的观测颈痛宁合剂穴位电透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杭州市中医院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正骨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颈痛宁合剂穴位电透入。连续使用14 d后观察2组患者总有效率、优良率、典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时间,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优良率上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且手指麻痛缓解时间更快(P<0.05),余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痛宁合剂穴位电透入配合颈椎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减轻麻木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测院前急救时采用揿针内关穴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纳入19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对照组的基础治疗后,立即加用揿针针刺双侧内关穴,维持带针状态。当入院诊治病情稳定后,即对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治疗后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最终用量进行记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后组间患者比较,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治疗后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硝酸甘油最终用量上,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内关穴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硝酸甘油的用量,起到缓解心肌缺血的作用,并具备操作安全、简便和长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临床观察和文献回顾,分析中药和灸法的各自特点,阐释针灸与中药结合的古今研究,尝试从中医辨证施治角度探讨灸药结合的的优势及具体方式,推导出"君、臣、佐、使"的灸药组方模式,将灸和经络穴位作为方药中的元素,即作为一味"药",进行遣药组方,使灸药发挥相须、相使等作用,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杨怡  庄艺  洑寒莹  卢圣锋  陈昊  徐斌 《河南中医》2022,42(1):134-137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水平以及趋势,为临床和科研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医药卫生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中收录的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间为自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2月,从文献发表年代、...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近年来研究针灸改善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中枢神经效应机制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针灸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海马、下丘脑、脊髓神经节段和自主神经等多途径发挥正向调节心肌缺血效应的干预机制,为针灸临床治疗心肌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针灸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用现代科技手段阐明针灸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成为世界传统医药研究的重点,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针灸与代谢组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必然。通过对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策略与技术及在针灸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分析与论述,提出将代谢组学技术引入针灸学研究,对于发展针灸理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绍山  杨云舒  吕承承  陈靳松  庄艺  刘圆  吴卫 《中草药》2021,52(24):7606-7615
目的 揭示甜菊糖苷糖基化关键酶SrUGT76G1的构效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克隆各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材料中的SrUGT76G1变异序列;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大肠杆菌和体外催化反应验证各变异序列功能;采用Modeller 9.17软件对SrUGT76G1各变异序列蛋白进行同源建模,利用AutoDock Vina工具进行对接分析。结果 除变异序列N02序列和N03序列外,还分别从110和B1188材料中获取了2个变异序列110-3序列和B1188序列。各变异序列蛋白体外催化反应和催化效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02蛋白相较于UGT76G1(N01-1,AY345974.1)活性显著下降,特别是以甜茶苷、甜菊糖苷(stevioside,ST)和莱鲍迪苷D(rebaudioside D,RD)为糖基受体底物时,B1188、N03和110-3蛋白对糖苷的糖基化功能已丧失;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由于各变异序列蛋白中氨基酸残基的改变,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三维空间结构改变,导致无法完全包裹催化底物。结论 SrUGT76G1形成的活性口袋能否较好地包裹糖基受体底物是其活性强弱和有无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5年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部分文献进行整理,对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行了论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颈源性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17例,女28例;年龄31~62岁,平均(47.57±9.43)岁;病程1~3 d,平均(1.43±0.68)d,纯音听阈为46.5~77.8 d B,平均(61.20±9.83)d B;颈痛量表(NPQ)评分为17~31分,平均(23.46±7.18)分。对照组45例,男15例,女30例;年龄28~64岁,平均(45.77±6.99)岁;病程1~3 d,平均(1.50±0.73)d,纯音听阈为48.1~75.0 d B,平均(63.91±8.05)d B;NPQ评分为20~29分,平均(25.61±10.43)分。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滴,3 d后减至5 mg,再3 d停药;并配合弥可保500μg静滴,连续治疗10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颈椎正骨推拿治疗,包括放松局部肌肉、点按穴位及寰枢关节双侧扳法三步,连续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纯音听力计测量纯音听阈数值及NPQ评估颈椎病情况,并进行有效率评定。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纯音听阈提高值为(40.23±8.14)d B,对照组为(37.70±10.61)d B,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颈痛NPQ评分治疗组为12.70±8.29,对照组为21.24±11.1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相比,配合正骨治疗对颈源性突发性耳聋患者可更好改善听力下降及颈痛症状,提高患者总体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