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从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的角度,调查分析中医专业学生对五行原型的认知。方法:采用"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五行学说调查问卷"进行专项调查与统计分析,取样共166名,分别为本科生92名,占55%、研究生74名,占45%。结果:两群组对五行原型的认知,1)依频次百分比作为认同度指标,频次百分比最高为"土",依次为"木""水""金""火",火原型认知明显离散。2)依平均数(x珋)作为认知程度(Cognitive degree)评价,两群组对"木""土""水"的认知为"基本一致"(x珋5),对"金""火"的认知为"非常不一致"(x珋5)。3)统计分析使用SPSS计算t检验与P值,两群组之间对五行的八个构面,其中原型、特性、相生三个构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行相侮构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专业学生群组对中医五行学说的"原型"存在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精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辨证论治的具体过程。本文通过使用逻辑学的方法对辨证论治的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指出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是一个信念修正的过程,中医理论体系的根源是隐喻的,隐喻认知的逻辑和信念修正是一种适合中医理论体系研究的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医、蒙医、藏医以及西方药理学对麻黄功效的认识是不同的,为了探讨不同医学理论体系下形成不同观念的原因,本文通过比较中医、蒙医、藏医对于麻黄药性、功效认识的差异;比较现代药理学与中医对麻黄药理作用的认识差异;以及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同时代医家对麻黄的认知差异,探究了其认知的根源,认为中医学的认知方式具有具身认知的特性,其根源是使用了隐喻认知的思维方法,传统医学理论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五行学说属于中国哲学的范畴。先哲们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5种物质木、火、土、金、水,并对所能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归类,其后经过不断地演绎、归纳、加工概括,将五行属性抽象出来。从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范畴观点,分析五行"火家族"的构成、家族成员各自的特点以及联系成员之间的相似性。《黄帝内经》中概述了五行类火的组成成员为南、夏、火、苦和心等,明显地是通过"火"的特征相似性类比联系而形成"火家族"。中医理论体系中心属火,将心的功能与"火家族"的特点相类比,因而中医的心功能具备了某些因类比推理而得的特点。据此我们不难理解,在理解人体生理、病理的基础上,中医五行学说更倾向是一种范畴化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