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治疗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1例32眼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眼压均恢复正常,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无严重并发症。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1,眼压>40mmHg,平均眼压48.6mmHg。术后1mo,视力0.1~0.8,眼压8.6~17.5(平均11.5)mmHg。结论: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术前应尽可能采用前房穿刺降低眼压,待角膜状态好转后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以保证手术安全并挽救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后Tenon囊下注射TA治疗格栅样光凝失败的弥漫性DM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患弥漫性DME并已行格栅样光凝无效的患者(时间至少3个月以上)39例(42只眼).随机分二组,一组给予后Tenon囊下注射TA(posterior subtenon TA,PSTT)20mg/0.5ml;另外一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TA(intravitreal TA,IVTA)4mg/0.1ml,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和3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OCT、眼压等检查,同时观察治疗后并发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种给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PSTT组和IVTA组治疗后1、2和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提高,与治疗前视力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注射方法之间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不同时间点,BCVA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PSTT组和IVTA组治疗后1月、2月和3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注射方法之间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不同时间点,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PSTT组治疗后眼压升高3例,占13.6%;IVTA组治疗后眼压升高6例,占30%,假性眼内炎1例.结论 后Tenon囊下注射TA和玻璃体腔内注射TA对于格栅样光凝失败的弥漫性DME患者,都能在短期内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中心视力,有效降低黄斑区视网膜水肿.虽然玻璃体腔注射给药方式效果更为明显,但后Tenon囊下注射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益气活血通络中药芪蛭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噬相关因子LC3、p62表达的影响,阐明该方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3-MA组、中药组。中药及3-MA抑制剂干预后,复制MCAO/R模型,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评定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Western-Blot及电镜检测自噬发生水平、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与I/R组相比,中药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显著减轻,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LC3BⅡ/Ⅰ比值明显升高,p6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中药组细胞形态及细胞器保留较完整,有较多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出现。结论 芪蛭胶囊可有效缓解脑梗死及神经功能损伤,提高LC3,降低p62的表达,进一步激活细胞自噬,从而有效拮抗CIRI,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庄晓彤  王凤敏  肖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151-2153〖JP〗
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行激光虹膜切开术前后前节OCT扫描参数变化。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42眼1/2以上象限房角开放,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利用前节OCT于激光虹膜切开术前及术后4wk进行检查,主要指标包括: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中央前房深度。术前术后检测参数比较,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结果:PACG患者30例42眼LPI术前距巩膜突50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172±0.078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066±0.025mm2;距巩膜突75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268±0.133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122±0.045mm2;LPI术后距巩膜突50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277±0.105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113±0.041mm2;距巩膜突75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388±0.154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194±0.063mm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结论:激光虹膜切开术可以解决瞳孔阻滞,使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增加,但前房深度不变。  相似文献   
5.
弱视儿童的治疗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自2000年2月~2003年2月诊治弱视患者116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庄晓彤  肖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368-2370
目的:观察低剂量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的短期疗效。

方法:选取急性CSC患者36例36眼,进行单次1/2量维替泊芬(3mg/m2)进行PDT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4,12,24wk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和OCT的检查,术前、术后4,24wk进行FFA和ICG检查。

结果:术后1wk,36眼中有27眼(75%)OCT显示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其余9眼(25%)视网膜下液部分吸收; 术后4wk,36眼视网膜下积液全部吸收,FFA+ICG示36眼荧光渗漏完全消失,脉络膜血管高渗透性消失; 术后12~24wk,36眼无复发。治疗后4wk,最佳矫正视力从术前平均0.52提高至0.80。随访期间36眼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低剂量PDT治疗CSC短期内安全有效,能缩短病程,显著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2岁因左眼钝力伤伴恶心、呕吐3d来我院就诊。视力:右眼1.0,左眼手动/眼前。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晶状体半脱位,玻璃体疝于前房,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眼压47mmHg。右眼眼前节和眼底未见异常。住院后积极降眼压、口服吸收剂治疗,20d后眼压持续不降,前房出血吸收,左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取出脱臼的晶状体。  相似文献   
8.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徐丽  刘驰  庄晓彤 《眼科新进展》2006,26(5):366-366
1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内蒙古科尔沁市人,2001年初家人发现患者眼神发滞,患者自述夜间视力稍差,其他无明显不适。2001年1月初诊时曾在外院被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当时眼部检查除眼底部分色素紊乱外无明显阳性体征。2002年末~2003年初在外院再次就诊时双眼出现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异常,眼前节和眼底检查与初诊时相似。2004年初在本院就诊时眼球运动已经受限。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双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内收外展受限,不能上下运动,呈外斜位,无复视。双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视盘界清,色泽可,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可见,后极部部分色素紊…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引流阀植入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0例(3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10~20(平均12)mo。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在6.0~21.0mmHg25眼(其中3例需加用一种降眼压药物),3例眼压>21.0mmHg,2例长期低眼压,成功率83%。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引流阀植入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成功率高,视力有所提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因左眼钝挫伤伴恶心、呕吐3d来我院就诊并收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手动/眼前。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晶状体半脱位,玻璃体疝于前房,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眼压47mmHg。右眼眼前节和眼底未见异常。住院后积极降眼压、口服吸收剂治疗,5d后眼压持续不降,前房出血自行吸收,左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取出脱臼的晶状体。由于手术前患者视力不佳,自己不想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后眼压降到正常水平。2wk后患者要求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当中行常规巩膜穿刺口进行眼内灌注及上方12∶00角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角膜缘3∶00,9∶00缝袢术,当植入人工晶状体并准备缝合角巩膜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