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2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_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并与137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_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与非脑血管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给予氟西汀和盐酸多塞平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定的NDS评分标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第2周开始明显改善,HAMD的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治疗组治疗14d、28d的NDS和BI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以采用氟西汀治疗和心理干预,同时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物对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7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应用阿托伐他汀(80mg/d)和阿司匹林(100g/d)。对照组36例,仅给阿司匹林(100mg/d)共随访2年。同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脂,测定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治疗组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病复发率与对照组复发率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能延缓和逆转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的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常葆凌  张胜 《医药世界》2009,11(6):270-270
我科1998/2006年收治脑卒中患者中右利手右壳核出血致失语1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47-78岁,平均61.3岁。本组均为右利手。本组初期皆为不同程度的失语及左侧肢体偏瘫,其中8例为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表现为语言理解良好,口语表达困难,不流畅,语言减少及一过性口语不能;2例为皮层下感觉性失语,表现为语言理解力差、错句,所问非所答,发言低沉。  相似文献   
5.
我科1998~2005年收治脑卒中患者241例,其中有癫痫发作16例,占15.06%,现分析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6.
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动脉硬化是青年脑梗死,特别是30岁以上中年人脑梗死的主要原因[1]。青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血脂代谢异常、患糖尿病和高血压、吸烟、肥胖、从事紧张性的工作、进食高热量的饮食有关。李裕茂[2]通过对38例青年脑梗死临床分析发现:青年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7.
卒中是美国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位死亡原因,也是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在这些卒中患者中,大约80%为缺血性卒中,20%为出血性卒中。对于缺血性卒中,在发病3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唯一得到批准的急性期治疗方法。如果在治疗时间窗之外给予溶栓药物,那么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性显著增高。再灌注损伤是其中最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