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伤寒论>方剂组成及临床运用,对寒热、攻补药物并用、表里一方同治的规律进行研讨.从中提示<伤寒论>用药组方严谨,对临床理法方药一致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肺主呼吸,肾主翕纳。故喘之一证,实治肺,虚求肾,痰责脾,此为常然。笔者临床治喘执按常法穷于应付而罔效者屡见。后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总论·咳证治法》方悟肝行肾气、治喘求肝之理,遂用于临床,果然获效,现简述于此,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常振森主任医师自拟"小儿外感疏解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确切,提示该方具有扶正祛邪、发汗解表的功效,临床运用时需注意类证鉴别、方证转变与中病即止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5.
常振森主任医师自拟"七味二三汤",滋肾润肺,顺气化痰,从肺肾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功效明显,临床见是证,施其药,灵活掌握药物加减变化,适应症广泛,依从性强,临床具有可行性,辄录于此,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 清·薛生白著《湿热病篇》原著无所获见,但在《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章虚谷《医门棒喝》。王孟英《温热经纬》等著作中均有记载。篇中对温邪为患的病变,特别是对湿温病病因病理及证治,确有独创之见。笔者不揣浅陋,将学习之肤浅体公,汇报于同道,意在抛砖引玉。辨证:注重病变部位,区别虚实寒热。湿温一证,乃因感受时令湿热及饮食不节犯及脾胃所致。薛氏认为:“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又说:“阳明不水谷之海,太阴为湿  相似文献   
7.
<正>1五更泻——四逆散男,56岁,每天清晨大便迫急10余年,近期加重。患者平素每日清晨即解大便,不成形。近期每天凌晨4~5时遂腹痛而泻,大便稀溏,早饭后再次大便成形。平时腹部微胀,有雷鸣现象,伴有两胁微胀不舒,四肢不温,面色微红润。查:舌质淡白,苔微黄  相似文献   
8.
浅谈《医林改错》活血祛瘀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振森 《广西中医药》1994,17(6):37-37,31
浅谈《医林改错》活血祛瘀法常振森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对气血理论和脏腑结构作了详尽阐述,特别是对活血祛瘀法的运用更独具匠心,发前人之所未发。综观全书载方33首,用药80余味,其活血祛瘀药物占三分之二;其立论重气血,辨证求虚实,审因责瘀血,治疗守病机...  相似文献   
9.
胁痛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振森 《山东中医杂志》1994,13(12):545-545
<正> 1 少阳胁痛 《灵枢·经脉篇》云;“胆足少阳也,是动则病……心胁痛,不能转侧。”风寒之邪客于少阳之经,证见胁痛拘急、痞硬、寒热往来、胸脘满闷、心烦喜呕不欲食、口苦目眩。舌苔薄白而滑或微黄腻,脉弦细。治宜和解少阳,方选小柴胡汤化裁。 毛某,男,40岁,1981年10月11日就诊。3天来胁痛痞硬(右胁下触之有硬指感),往来寒热,口苦咽干,食欲不振,微咳,舌苔白滑,脉弦细。证属邪结少阳,方选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2g,党参10g,牡蛎15g,天花粉10g,五味子6g,甘草  相似文献   
10.
浅谈《伤寒论》三种治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伤寒论》寒热并举、攻补兼施、表里同治法的运用和组方原则 ,为临床上正确处理表里虚实寒热错杂之证候提示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