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世"后中医药科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入世”后中医药科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认识应研究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中药,建立我国中药现代研究开发体系,形成我国科技先导型中药产业,培育中药跨国产业集团,培育外向型、复合型高级中药人才;并对中成药进入国际市场、另药新药研制提出了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开发中药新药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入世”给我国医药工业带来新的调整和变化以及“洋中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冲击,分析了国内外中药市场的走势,并论述了“十五”规划医药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指出要进行中药新药开发研究,必须准确掌握中药新药的前沿信息动态。  相似文献   
3.
传承弘扬孟河医派特色升华拓展孟河医家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河原是唐朝元和年间,由常州刺史孟简主持开通的武进县内的一条运河,全长41里,是京口(镇江)至江阴间连接南运河与长江之间的水上大动脉,为了纪念运河的缔造者,故称“孟河”,镇乃因河而得名。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出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逐渐形成以费、马、巢、丁四大家族为主的孟河医派,清末民初在全国影响  相似文献   
4.
关于记载方剂的书籍,首为《内经》,书中载方十三首。说到方书专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计有经方十一家,295卷。历代方书迄今不下一千七百余种,它固然反映了祖国医学遗产的丰富多采,但也给学习和研究方剂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扼要介绍方剂学的主要文献资料,以供有志研究祖国医学者参考。一具有总结性的方剂学专著  相似文献   
5.
<正> 近读《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张志远同志的《温病学派四家传》一文以后,得益良多。但对该文中有关薛雪的传略,阅后觉得可能有失考之处,笔者不揣冒昧,写出来与作者和读者们共同研究。不妥处,请予赐教。  相似文献   
6.
《中华本草·苗药卷》经编委会和全体编纂人员3年多时间的努力,终于在2005年12月由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有幸先睹为快,感觉这是《中华本草》这一历史性的祖国传统医药学文献整理宏大工程的新成果,是《中华本草》民族药卷开始编纂以来,继《中华本草·藏药卷》、《中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临床组方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仕文  孙世发  左言富 《光明中医》2007,22(1):F0003-F0004
本文通过对历代常用治疗郁证用药配伍分析,发现抑郁症临床组方是以疏肝解郁药为主,配伍健脾养血、养心安神、活血行血、化痰散结、清心泄火、补益肝肾等类药物而减.强调重视抑郁症临床组方规律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新方的创制.  相似文献   
8.
读您刊1982年第8期“论《千金方》对各家学说的影响”一文,教益颇深。但该文又认为:“与易水派相媲美的河间学派,其主要代表刘完素,……他所创制的一系列名方,如……凉膈散、黄连解毒汤等颇为后  相似文献   
9.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的一门学科。古方中能经受临床实践检验的,其配伍一般都比较精练。但是其中有部分方剂历代医家的解释并不一致,至今仍为教学上的难点、疑点。对于这些方剂的进一步研究,搞清它们的配伍意义,统一教学内容,无疑对提高方剂课的教学质量,是有益的。本文就《方剂学》的教材范围,对部分有争议的方剂提出一些初步意见,和同志们讨论。一、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本方原载《伤寒论·太阳篇》,药用麻黄、石膏、杏仁、甘草四味组成。对本方的不同看法,主要是在分类上,属于解表剂抑是清热剂? 从本方主治来看,原文指出:“发汗后,不可更行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热点难点问题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如何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与思路方法、中西医结合与“结合医学”的关系、如何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及形成医学体系、中西医结合学术成就的主要标志、深化中西医结合的关键问题等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中西医结合在世界的态势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