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爱民 《中医杂志》2005,46(9):711-712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常在溶血性贫血、或正常骨髓伴有感染发热的患者中发生,由于造血功能突然停滞,全血细胞急骤减少,免疫功能急剧下降,极易并发各种感染,严重者可因败血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手术及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溶栓抗凝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早期溶栓、抗凝治疗及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38例手术及创伤后DVT,进行早期尿激酶溶栓,配合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溶栓效果明显,71.0%以上患者深静脉再通,无深静脉返流,总有效率100%,出血并发症仅1例,症状性肺栓塞2例,无1例死亡,结论:对于手术及创伤后DVT应进行早期溶栓,抗凝治疗,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资料.结果 91例患者中甲状旁腺腺瘤88例(96.7%),腺癌3例(3.3%).血清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均升高.主要表现为骨痛和泌尿系结石.术前B超、CT和ECT99mTc-MIBI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3.5%(76/91)、60.9%(14/23)、98.6%(69/70).全部病例均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1例腺癌另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一次手术成功率97.8%(89/91).90例术后随访8个月至14年,87例腺瘤患者获得临床治愈,3例腺癌患者中2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并不困难,患有慢性骨病、反复发作泌尿系结石、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作为此病疑诊对象,血钙检查应作为常规;术前影像学检查首选B超和ECT~(99m)Tc-MIBI;定位准确的甲状旁腺瘤采用腺瘤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3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7例甲状旁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均表现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状,4例可触及颈部肿块。术前血钙水平2.35~4.98 mmol/L,平均值为3.07 mmol/L;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78.4~2 061.7 pg/m L,平均值为1 181.5 pg/m L,较正常高值高17倍。1例首次手术在外院施行。6例首次手术在笔者所在医院施行,其中肿瘤位于左下甲状旁腺3例,右下甲状旁腺2例,右上甲状旁腺1例;1例行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5例行甲状旁腺肿瘤切除+同侧腺叶全切或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加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有3例术后肿瘤复发均行再手术,其中1例复发3次;2例死亡;其余5例生存至今,其中已生存5年者3例。结论综合临床表现、血钙和PTH水平、B超、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甲状旁腺双时像扫描、术中异常发现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正确诊断甲状旁腺癌。手术必须完整(en bloc)切除肿瘤,复发者可再手术治疗,需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磷酸化蛋白pERK1/2、pAKT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以及它们用于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癌旁正常黏膜pERK1/2、pAKT表达模式,13例腹部创伤手术患者的正常结直肠黏膜做为对照.分析pERK1/2、pAKT表达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pERK1/2、pAKT表达率从癌灶(65.5%、58.3%)到癌旁(45.2%、44.0%)和对照组(30.8%、15.4%)依次降低,P<0.05;它们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和N分期显著正相关;pERK1/2和pAKT双阳性表达病例、单阳病例、双阴病例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在趋势上依次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RK1/2、pAKT异常激活是结直肠癌的一个特征变化,二者磷酸化表达水平上调与肿瘤进展、侵袭性增强相关,但是目前的数据尚不支持pERK1/2、pAKT可以作为预测预后的独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20-32周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者予早期阴道用药干预与胎膜早破、晚期流产、早产发生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孕20-32周孕妇486例(无自觉症状),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将GBS阳性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予阴道用阿莫西林钠0.5qn×7天为1疗程,1-2个疗程;对照组33例,不作处理;分别观察其胎膜早破、晚期流产、早产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胎膜早破3例(8.1%)、晚期流产0例、早产1例(2.7%);对照组胎膜早期破9例(27.2%),晚期流产6例(18.2%),早产7例(21.2%),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晚期检测宫颈分泌物并进行早期阴道用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术后ALP的动态变化特点,探索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骤然降低对成骨、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为术后制定合理补钙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48例以代谢性骨病为主要表现的PHPT患者手术后ALP资料分别进行绘图分析,并统计曲线不同时段血尿钙、磷及PTH分布、变化。结果术后血清ALP的变化呈现出了3个典型时段,血尿钙磷、PTH在不同时段内变化趋势呈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术后PTH骤降所致血ALP规律性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成、破骨细胞功能状态的相应转变,揭示了ALP曲线不同时段内的骨钙沉积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术后动态观察ALP变化为预测血钙的变化及制定合理的补钙治疗计划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族β-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对胎膜早破早产及早早产的影响。方法取158例胎膜破膜后入院及入院后出现胎膜早破且无其他并发症的住院孕产妇及130名同期门诊相同孕周排除胎膜早破早产及其他并发症的孕妇的宫颈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结果158例胎膜早破早产及早早产孕妇的宫颈分泌物中,GBS培养阳性36例,占22.8%(36/158)。而130名无胎膜早破早产孕妇中GBS培养阳性8例,占6.2%(8/130)。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膜早破早产及早早产的孕产妇宫颈分泌物GBS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孕妇组,提示胎膜早破早产及早早产与GBS感染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与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以降低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方法:以因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住院的孕妇236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相同孕周的正常孕妇2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宫颈粘液GBS阳性率;将门诊筛查宫颈粘液GBS阳性的20~32周孕妇70例随机分为37例治疗组和33例未治疗组,比较抗GBS感染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宫颈粘液GBS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1);早期抗GBS感染能降低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的发生率。结论: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与GBS感染密切相关;对于分泌物GBS筛查阳性的孕妇,早期抗GBS治疗能够改善孕妇及围产儿的预后;将GBS筛查列入围产期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价值和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352例因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例,其中:子宫肌瘤剜除术(LM)128例、次全子宫切除术(LSH)96例、全子宫切除术(TLH)119例、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9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并发症。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主要适应于浆膜下肌瘤和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壁间肌瘤,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主要适用于年轻、宫颈无病变或轻度病变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主要适用于围绝经期或宫颈重度糜烂的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官切除术主要应用于年长或宫颈重度糜烂合并子宫脱垂或阴道壁脱垂的子宫肌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