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荷生论色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诊是中医通过辨色来诊察病情的方法。由于“色为气血之所荣 ,面为气血之所凑 ,气血变幻 ,色即应之 ,色之最著 ,莫显于面” ,加上面部诊察之方便 ,经验之丰富 ,故望面色在色诊上几乎取得了代表地位 ,成为临床诊察重点之一。然面部色诊古人论述虽多 ,但如何既提纲挈领地掌握而又切合实际地运用 ,却并非易事。我省中医泰斗姚荷生先生 ,生前曾从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角度 ,对面部色诊的运用方法 ,提出过较为系统的见解。下面即是笔者在师从于先生之际 ,根据先师有关的文稿和作者随师所学 ,就其该方面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所作的初步总结。1 察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脂氧素A4表达水平在其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3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0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危重评分、生化指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生存情况;ELASA法检测血浆脂氧素A4(lipoxin A4,LXA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促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iogenin-2,ANG-2)等表达水平;采用ROC、Kaplan-Meier曲线法分析LXA4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根据LXA4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L组(LXA4≤55 ng/mL,21例)和H组(LXA4>55 ng/mL,19例);L组患者的APACHEⅡ、ANG-2、ANG-2/ANG-1水平明显高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组患者TGF-β1、ANG-1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LXA4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24,P=0.003);Kaplan-Meier法得出H组患者28 d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 P=0.045)。 结论 脓毒症患者LXA4表达水平对其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镇静方法对创伤所致急性呼吸性衰竭患者脱机时间的影响。[方法]按机械通气时的镇痛镇静方法,分为间断镇静,持续镇静两组,研究两种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镇静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机械通气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人机对抗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持续镇痛镇静有利于机械通气治疗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4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筛选10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统计分析,同时对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人进行痰培养,将培养结果与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最终进入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危险因素有7个,按OR值的大小,各危险因素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侵入性操作、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吸烟、合并基础疾病、年龄;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菌种以G菌菌为主,但在伴有吞咽困难及侵入性操作时C 菌的感染机会大大增加.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并发肺部感染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充分认识这些特点,对预防和控制脑梗死病人肺部感染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按风险等级实施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监测和荧光笔测试法,对某医院(ICU)风险等级实施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依据风险等级实施物体表面消毒(观察组),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MDRO感染例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平均住院日、环境表面清洁合格率总体改善明显。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对照组降低、重大风险区域环境表面清洁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依据风险等级划分区域实施ICU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管理,可以明显提高物体表面卫生质量,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张超  曹雪琴  赵辉  崔可  王锦栋 《广东医学》2021,42(11):1328-1331
目的 探究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SHG)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治的13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脓毒症患者发病24 h内是否发生SHG将其分为SHG组(56例)和正常血糖组(7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RAGE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HbA1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并发SHG患者血清sRAGE、HbA1C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RAGE、HbA1C水平对脓毒症并发SHG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正常血糖组相比,SHG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定量表Ⅱ(APACHE Ⅱ)评分、血清sRAGE、HbA1C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28 d死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脓毒症并发SHG患者血清sRAGE、HbA1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sRAGE、HbA1C预测脓毒症并发SHG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59,截断值分别为1.70 ng/mL、9.47%,相应敏感度分别为76.7%、73.3%,特异度分别为80.8%、84.6%;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SHG患者死亡的AUC为0.904,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80.2%。结论血清sRAGE、HbA1C水平升高均与脓毒症并发SHG患者不良预后关系密切,检测血清sRAGE、HbA1C水平有利于临床判定脓毒症并发SHG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引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前、期间以及停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的血药浓度,总结变化特点,并研究给药剂量调整与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结果: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美罗培南使其血药浓度下降(83.2±7.8)%,亚胺培南使其血药浓度下降(71.7±5.3)%,停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血药浓度逐渐恢复,但增加丙戊酸钠给药剂量对血药浓度变化影响不明显。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显著降低,两者不宜联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郑丹  蒋永泼  张胜  钱灵珠  崔可  林荣海 《浙江医学》2017,39(22):2002-2004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8例HLSAP患者和43例非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NHLSAP)患者的一般资料、TG、TC、LDL-C、TBil、血钙、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压积、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分析HLSAP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结果HLSAP患者好发年龄低,且多伴有糖尿病和脂肪肝,复发率高;HLSAP组的TG、TC、LDL-C、血钙、CRP、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与NHLSAP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HLSAP组ARDS的发生率高于NHLSAP组,且TG是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LSAP常合并脂肪肝、糖尿病,且复发率高,早期易出现ARDS表现,因此控制血脂可以降低重症胰腺炎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ARDS患者,30例患者采用BIPAP模式(BiPAP组),另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容量控制性通气(VCV组)。比较两种机械通气模式对ARDS患者最终死亡率、呼吸力学、并发症、治疗过程中镇静剂的应用情况以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等各方面的影响。结果BiPAP组和VCV组的死亡率分别是30%、37%,气胸发生率分别是0.3%,机械通气时间分别是(12.8±2.8)d、(17.4±3.0)d,镇静剂用量分别是(774.6±74.7)mg、(895.5±90.5)mg,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是43%、57%。结论BiPAP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镇静剂的用量,能明显改善人机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重症如创伤、休克、心肺复苏等患者,在早期阶段出现急性肾衰竭(ARF),是病情迅速恶化的一个重要信号,临床上除针对病因治疗外,血液净化治疗是一种重要手段。间断血液透析(IHD)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是当前广泛使用的两种方法,为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在非感染性危重病ARF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对近年来我院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