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黏附分子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观察芪丹通脉片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模型构建、样品采集与分析分别于2003-03/06,2003-06/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西京医院检验科分生实验中心完成.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辛伐他汀组、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芪丹通脉片中剂量组、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饮食配合口服维生素D3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各组动物灌胃给药.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RNA的表达,分析造模及各药物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72只大鼠均纳入实验结果分析.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模型组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1.37±0.08,1.40±0.06,P=0.000);辛伐他汀组及各中药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0),且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的作用明显优于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0.40±0.06,0.40±0.05;0.61±0.07,0.67±0.05,P=0.003,0.007). 结论高脂饮食能使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明显增加,而芪丹通脉片各剂量组可以不同程度地下调血管壁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而且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黏附分子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观察芪丹通脉片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模型构建、样品采集与分析分别于2003—03/06,2003—06/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西京医院检验科分生实验中心完成。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辛伐他汀组、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芪丹通脉片中剂量组、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饮食配合口服维生素耽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各组动物灌胃给药。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RNA的表达,分析造模及各药物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72只大鼠均纳入实验结果分析。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模型组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1.37&;#177;0.08,1.40&;#177;0.06,P=0.000);辛伐他汀组及各中药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0),且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的作用明显优于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0.40&;#177;0.06,0.40&;#177;0.05;0.61&;#177;0.07,0.67&;#177;0.05。P=0.003.0.007)。结论:高脂饮食能使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明显增加,而芪丹通脉片各剂量组可以不同程度地下调血管壁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而且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胞免疫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和Th2的百分率,CD4^+与CD8^+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及CD19^+和CD19^+CD23^+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B淋巴细胞的活化状况。结果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外周血Th1,Th2的细胞百分率(13.15%±6.23%及4.57%±3.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5.09%及2.03%±0.95%),患儿组CD4^+细胞百分率亦较对照组为高(P〈0.05);CD8^+,CD4^+/CD8^+比值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与CD19^+CD23^+的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升高。结论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可活化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Th1扫Th2细胞百分率均增加,Th1和Th2细胞免疫反应增强,而B淋巴细胞状况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人羧肽酶A1活性中心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克隆人羧肽酶A1(carboxyrpeptidase A1,CPA1)活性中心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诱导表达。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正常胰腺组织中CPA1活性中心基因,克隆入载体pGEM-Teasyr,测序分析.将该目的基因亚克隆于表达载体pGEX-4T-1,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结果:获得了人CPA1活性中心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的蛋白以SDS-PAGE分析,在Mr约46000处出现一条新生蛋白带,经凝胶薄层扫描检测,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2.1%。结论:成功克隆人CPA1活性中心基因并得到了其原核表达产物,为获得分子量小而具有相似活性的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与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干化学方法对102例危重病患者进行血乳酸测定和乳酸清除率计算,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乳酸浓度及乳酸清除率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乳酸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APACHEⅡ评分和死亡率呈升高趋势(P<0.05).24 h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住院病死率高于高清除率患者(P<0.05).结论 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危重病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芪丹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和单个核细胞CD40的影响. 方法: 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阴性对照组(n=12)给以普通饮食,模型组(n=12)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其余4组在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同时分为芪丹通脉片低剂量组[0.36 g/(kg·d)]、中剂量组[1.08 g/(kg·d)]、高剂量组[3.24 g/(kg·d)]和阳性对照辛伐他丁组[4 mg/(kg·d)]. 16 wk后通过RT-PCR检测大鼠主动脉及单个核细胞上CD40表达. 结果: 模型组CD40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给予芪丹通脉片大鼠CD40表达显著降低,高浓度组结果接近辛伐他丁组.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及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增强,使用芪丹通脉片可降低CD40表达,其低、中、高浓度组CD40表达依次减少(P<0.05).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是进入临床学习最先接触的课程.根据实验诊断学课程的特点,在临床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并通过有序的教学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荧光产物增强逆转录酶活性分析(STF-PERT),建立逆转录酶活性荧光定量方法,用于临床标本和献血员中逆转录病毒的检测。方法用荧光产物增强逆转录酶活性分析方法检测500份献血员血液样本;同时测定此方法的敏感性。结果将AM V逆转录酶经连续梯度稀释后,经PCR循环反应,得到与理论值完全相符合的PCR荧光值曲线。500份献血员样本有19份逆转录酶(RT)活性阳性,阳性率为3.8%;用常规筛选方法检测,有1份H IV可疑结果,2份HCV阳性,5份HBV阳性,共8份,筛检率为1.6%。结论常规的献血员血样筛选方法,并不能完全包含所有被检测献血员血样中的逆转录病毒;STF-PERT对及时发现逆转录病毒感染,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和实践为手段,探索新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性,重视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强化实践性,增加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实效性,优化组合多媒体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启动子调控表达的FCYl/TK双自杀基因表达载体,观察其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PC-3的杀伤作用及在荷瘤裸鼠体内的抑瘤作用。方法 PCR扩增基因组DNA中PSMA启动子,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替换真核表达载体plRES中的CMV启动子,再将自杀基因FCYl和HSV-TK分别克隆于载体plRES的两个多克隆位点,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SMA-IRES-FCYl-TK。将该载体转染LNCaP、PC-3细胞,用RT-PCR的方法检测其转录,用MTT法检测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丙氧鸟苷单一或联合使用对转染后的LNCaP、PC-3细胞的杀伤作用。将稳定转染双自杀基因表达载体的前列腺癌细胞注射入荷瘤裸鼠皮下,同时设立对照,计算肿瘤体积,观察生存状态。结果成功构建pPSMA-IRES-FCYl-TK双自杀基因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LNCaP、PC-3细胞后,RT-PCR检测到FCYl和TK基因均有转录。MTT法检测表明5-FC与GCV联合使用,其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5-FC、GCV(P〈0.05)组。荷瘤裸鼠体内抑瘤试验显示:去势与双自杀基因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瘤体体积略有下降,双自杀基因联合治疗组死亡率下降明显。结论 pPSMA-IRES-FCYl-TK的双自杀基因体系对前列腺癌细胞及荷瘤裸鼠肿瘤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单自杀基因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