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总结针刺治疗脑病的主穴选用规律。【方法】收集近10年来毫针或电针治疗脑病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穴位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272篇文献中主穴涉及162个,主要分属于督脉和手足三阳经,其中使用频率最多的6个穴位为百会、三阴交、风池、内关、太冲、合谷。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最常见的搭配为百会—印堂,而百会—风池—大椎搭配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结果得到5个有效聚类分组。【结论】临床针刺治疗脑病首重督脉,优选核心搭配,重视近治与远治结合;临床治疗脑病可据此规律产生主穴处方。  相似文献   
2.
概述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疾病因素、针刺因素的优选现状,其中疾病因素包括疾病亚型、病情程度、患者人口学特点、中医证型及体质类型,针刺因素包括穴位、刺激参数、针刺工具。认为目前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相关研究虽已优选了一部分影响指标,但总体仍需进一步系统和深入挖掘。提出应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多因素分析方法以指导优选研究,合理选择针刺治疗效应评价指标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同时重视针刺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方案的优化研究,以促进临床疗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收集CNKI、PubMed数据库在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发表于正式期刊的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动物实验研究文献,参考ARRIV指南及STRICTA标准对所有研究要素(动物模型、针刺干预、效应指标等)进行总结与分析.最终纳入的21篇文献中,多数研究设计关注到了模型、品种、性别、体质量等动物模型要素,以及选穴、针刺工...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近10年国内外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以诊疗内容为主线,从诊断纳入、穴位选择、刺激参数、效应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发现现有研究成果无法有效指导临床实践。据此,本文探讨针灸临床研究方向,认为未来针灸临床研究应在验证针刺效应基础上形成具有针灸医学特色的诊疗指南以维护针刺效应,并不断优化和提升临床效应。该过程可以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及基础研究,进而实现"临床验证、实验提升——挖掘规律、形成并优化指南——再次验证、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百会穴及其配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运用规律。方法:对以百会穴为主要刺激点、针灸或针灸为主作为治疗方法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百会穴单穴及配伍腧穴治疗卒中后抑郁的频次,分析百会穴及其配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运用规律。结果:常用的配穴依次为神门、印堂、太冲、内关、神庭、三阴交、四神聪、足三里;配穴以督脉、肝经、心经为主,其中头面颈项最多,下、上肢部其次;不同穴位配伍存在临床效应特异性。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主要采用百会配伍督脉、肝经、心经穴位,并根据症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偏头痛时间因素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5本期刊(《中国针灸》《中医杂志》《针刺研究》《时珍国医国药》《中华中医药杂志》)及Pub Med数据库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初始针刺介入时机、行针次数、行针时间、留针时间、针刺间隔时间及治疗次数、疗程及疗程间隔时间等针刺时间因素数据信息,分析不同类型偏头痛针刺治疗方案时间因素的选择。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11篇,英文文献20篇。英文文献中仅1篇月经相关性偏头痛提及针刺治疗时机,中文文献仅月经期偏头痛、慢性偏头痛2篇文献提及。英文文献中仅2篇文献提及行针次数,中文文献有8篇文献提及。英文文献针刺间隔时间及治疗次数、疗程及疗程间隔时间均较中文文献长。留针时间均多为30 min。结论现有研究对偏头痛针刺时间因素的关注度不够,研究多表浅,无可靠的临床规范。  相似文献   
7.
介绍排针平刺法治疗头痛的手法及操作要点。排针平刺法治疗头痛以局部取穴为主,包括枕穴组、颞穴组、额穴组、顶穴组;针法为排针浅刺、平刺,针刺朝向病灶或头痛部位;留针时间长(6h)。临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紧张型头痛,操作规范,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