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学习医古文如何借用注释进行阅读?本文拟作浅近阐述。一、注释的产生由于文学体形的变革,词义的变迁,加之古书在辗转传抄中出现差谬。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就产生了注释。汉代的注释有的称为“训诂”,有的称为“传”,有的称为“注”。“训诂”重在以今言释古语,或以通语释方言;“传”重在阐发经义;“注”取义  相似文献   
2.
肿疡初期以消为贵。消法,是用消散祛邪的药物,使初期尚未化脓的炎症得以消散吸收。在临床运用中,还须针对病因、病情采取不同方法:毒热甚者,宜清热解毒,有瘀血者,当和营通瘀;兼气滞者,须行气;表未解者,要解表;里实便秘,贵疏通;寒邪凝滞,须温通。  相似文献   
3.
一切肿疡在未溃之前应使之消散,若失治或误治,未能消散,已经酿脓则必溃破。溃破之后,提毒化腐与生肌长肉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法,是治疗溃疡的主要措施。提毒化腐就是用具有一定腐蚀作用的药物,使脓栓、腐肉迅速脱落,使疮疡内蓄之脓毒得以早日排出。一切疮疡在溃破之初,多具有脓栓或腐肉,影响脓毒外泄。若脓水不能排出,则越蚀越深。腐肉不去,则新肉难生。甚至造成病情恶化,严重者亦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溃疡初期,脓栓未落,排脓不畅,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的情况下,外治必须提毒去腐,配合内服托里排脓之剂。提毒去腐的基本药物是红升丹。  相似文献   
4.
漏管、窦道为中医外科常见病,发病原因不同,所生部位各异,形态不一,但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运用中药治疗多有良效。一、整体治疗窦道或漏管的形成,主要是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经络瘀阻,气血凝滞,毒邪未尽,局部失于保养而成。如病程较短,疮面新鲜,脓汁稠厚,多见于素体健康,一般窦道或手术后伤口感染愈合不良,治宜提毒化腐,益气内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