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循环缺血(PCI)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系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椎动脉粥样硬化是PCI常见的病因之一。 PCI的影像学检查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CTA)、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U)等。TCD可作为PCI的初步筛查工具,DSA是目前椎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CTA和DSA同属有创检查,且都需要造影剂,不易被患者接受;MRA属于无创检查,但其可能夸大血管狭窄程度;CDU可较准确测量椎动脉内径及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PCI无创伤性的检查手段,具有直接、准确、方便及可重复性等优点,为PCI的明确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就CDU在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踝肱指数(ABI)与超声彩色多普勒频谱、趾肱指数(TBI)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多功能外周血管检查仪及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仪对55位糖尿病患者行109例下肢动脉检查,测定ABI、TBI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结果 A1组(0.9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超声特征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6年102例临床可疑异位妊娠患者子宫内膜超声特征;结果:宫内正常妊娠与异位妊娠子宫内膜改变区别较大;结论:子宫内膜超声特征为异位妊娠的确诊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2月在本院初步诊断为CSP患者163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MRI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经阴道超声和MRI诊断CSP效能。结果:163例中病理被证实的CSP患者138例,宫内妊娠2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CSP的敏感性为71.0%,特异性为84.0%,准确性73.0%,误诊率为16.0%,漏诊率为29.0%,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34.4%;MRI诊断CSP的敏感性为94.9%,特异性为96.0%,误诊率为4.0%,准确性95.1%,漏诊率为5.1%,阳性预测值为99.2%,阴性预测值为77.4%;MRI诊断CSP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经阴道超声诊断,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经阴道超声诊断(均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对CSP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CSP的首选诊断方法,对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联合MRI进一步补充诊断,以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健康人及椎动脉硬化患者椎动脉血流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动脉硬化对椎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行椎动脉检查的患者285例,根据有无椎动脉硬化分为正常组(135例)及动脉硬化组(150例).运用CDUS技术测量椎动脉平均流速(TAMV)及椎动脉内径(D),计算单侧椎动脉血流量及总血流量.结果 动脉硬化组椎动脉TAMV及总血流量均低于正常组(P<0.05),2组椎动脉D左侧均高于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硬化可降低椎动脉TAMV及总血流量,且椎动脉D以左侧优势为主.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方法:于2008年1月~12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73例。结果:本组病例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22例,陈旧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1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血栓回声及血流状况等,为及时治疗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准确性高、无创、无禁忌证、实时、重复性好及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给予补肾活血方汤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维素片,两组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邓迎红  肖菁  宋婉华  潘玲 《山东医药》2011,51(28):111-112
下肢动脉病变(PAD)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坏疽,甚至被迫截肢,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PAD病变多发生于膝以下的远端动脉,呈多部位节段性,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抗凝治疗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8例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骨折术后伴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较高,以往常被漏诊或误诊。临床确诊后多用抬高患肢、活血化瘀等较为温和的方法改善治疗。我院自2002年4月-2005年12月共诊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58例,对比抗凝、祛聚、水化、取栓联合疗法与未使用抗凝、仅以抬高患肢等疗法的治疗结果发现,前者在改善患肢症状、缩短恢复期方面较后者有明显优势.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平原地区及高原地区人群椎动脉血流量进行测量和对比研究,证实高原环境对椎动脉血流有影响.方法 选取平原组病例135例及高原组病例80例,运用CDUS技术测量椎动脉平均流速(TAMV)及内经(D),根据公式血流量(Q)=D2×π/4×TAMV×60 (ml/min)计算单侧椎动脉血流量,并计算总血流量.测外周血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高原组椎动脉内径、血黏度、RBC、HGB、HCT均大于平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总血流量低于平原组,且男性高于女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组椎动脉内径左侧均高于右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左右内径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10年)在高原(海拔>3 200 m)缺氧环境生活的人群可减低椎动脉平均流速及血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