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象分析仪测定肝坏死面积与临床相关性的探讨孟忻,张永新,郭雁宾,杨月,王贞彪近年来我们应用定量病理学研究方法──形态计量学,对我院重症肝炎行肝穿刺的77例患者做了坏死面积比率测量分析,探讨坏死面积与预后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1.资料和方法:病例为197...  相似文献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肺组织损伤病理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患者的肺部病变特点。方法 采用光镜、组织特殊染色对3例SARS死亡患者的肺组织进行了重点观察。采用兔抗-Fas、鼠抗-PCNA、鼠抗-CD83、CD4、CD8单克隆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及肺门淋巴结等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 肺脏的外观多呈红色或紫红色,镜下显示不同程度的间质渗出性或漏出性炎症和肺泡损伤,肺泡间隔内单个核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有透明膜形成及凋亡脱落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一些肺泡毛细血管腔内可见纤维素性血栓形成,支气管动脉腔内有血栓栓塞。增宽的肺泡间隔内有纤维素沉积。3例肺泡腔内未见明显地巨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少见,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泡间隔、肺门淋巴结内的单个核细胞有较多的Fas抗原表达;与慢性炎性淋巴结相比,SARS患者的肺门淋巴结内淋巴细胞结构破坏、淋巴细胞稀疏、数量明显减少,但CD83及CD8阳性细胞仍较多见,而CD4阳性淋巴细胞少见。脾脏也可观察到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白髓萎缩,出血坏死,表达CD4的阳性细胞减少。结论 严重的肺组织及免疫系统损伤可能导致SARS患者的死亡。  相似文献   
3.
将a-SMA(a-smooth muscle actin)作为肝脏HSC(hepatic stellate cell)活化的标志,在肝病科研中已被广泛应用。虽然判断HSC活化的新型标志物近几年层出不穷,但其稳定性、特异性等方面还有待今后科研中进一步论证^[1.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探讨CHB患肝组织中。a-SMA的表达情况,寻求新的CHB病理诊断依据,为临床医师了解病情、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汪军  孟忻  黄欣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184-118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7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5615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术眼中有9例术后发生眼内炎。均于发现后立即行玻璃体切割玻璃体注药术,并做玻璃体细菌学检查,3眼细菌培养阳性,1眼证实为真菌感染。2眼治疗后无光感,1眼眼球摘除。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58%,危险因素主要为结膜囊的污染和后囊膜破裂。术前严格消毒,减少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同时积极地治疗可控制其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复方丹参注射液抑制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对制成标准兔角膜碱烧伤的模型,于伤后24小时开始从耳缘静脉长期大量推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共观察2个月,经裂隙灯照像、计算机图像处理,结果显示,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管翳面积显著少于对照组,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血管翳密度与分化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抑制角膜烧伤后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热休克蛋白gp96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热休克蛋白gp96的发现为肿瘤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gp96存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gp96在抗肝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眼前段化学烧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药物治疗1.表皮生年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EGF是一种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结构,广泛存在于人体不同组织.Cohen于1962年首次从小鼠颌下腺分离出EGF黄秉仁等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已成功地制成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EGF可通过DNA、RNA及蛋白质合成而促进细胞增殖及角膜上皮化.Singh等首先将EGF用于角膜碱烧伤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角膜上皮愈合率明显增加.Chung等研究结果显示EGF可提高喊烧伤后角膜基质的再生能力,同时可增加内皮细胞活性.还有研究证实EGF能刺激角膜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分裂、增生,从而加速角膜损伤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肺纤维化病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肺纤维化的表现,初步探讨SARS时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光镜、纤维化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鼠抗Ⅲ型胶原、鼠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兔抗Fas、兔抗Fas;配体(FasL)、兔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4例SARS死亡病例的肺组织纤维化改变进行重点观察。结果 4例肺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表现为肺泡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积聚及机化,甚而形成“团块状纤维样”结构;肺泡间隔增厚,成纤维细胞增生,可见胶原纤维条索;组织化学染色及Ⅲ型胶原染色证实以Ⅲ型和Ⅰ型胶原纤维增生为主;肺泡腔内的纤维化与肺泡外间质融合形成肺的实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表达Fas、FasIL、肺泡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细胞浆内表达TGF-β1。结论 SARS患者的肺组织早期即有纤维化的征象,其纤维化的发生是各种效应细胞、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图像分析仪对常规病理学检查的77例重症肝炎肝穿刺标本进行了坏死面积与临床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急重肝发症10天内肝穿刺标本坏死面积在存活与死亡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表明早期肝活检中坏死面积对预后估计价值较大,此外,还探讨了肝坏死面积与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关系,二者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作为估计肝坏死量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人工上皮虽能有效地治疗角膜烧伤,但重度眼烧伤多伴有角膜缘和巩膜烧伤,仅用人工上皮不能奏效。作者提出了新的手术方法和人工上皮的重新应用。1.人工上皮单独应用:重度角膜烧伤可立即应用人工上皮,直径为10~11mm,曲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