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高热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或科研治疗重症肺炎高热期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通州区潞河医院ICU科治疗的36例重症肺炎高热期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18例。对照组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予"西医对症治疗+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5 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时的体征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后,治疗组中血氧饱和度(Sa O2)、温度(T)、心率(HR)、呼吸频率(R)、收缩压(A)在第3天和第5天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Sa O2、T、HR、R、A在第3天和第5天的改善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时的临床客观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后,治疗组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在第3天和第5天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CRP、WBC、PLT在第3天和第5天的改善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88.9%,两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肺炎高热期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必净注射液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体征和临床客观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可吸收胸骨钉逐渐在临床应用,但在胸骨骨折和心脏术后胸骨固定应用可吸收胸骨钉的临床效果报道较少。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应用可吸收胸骨钉关胸的效果。 方法:15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手术结束后,其中95例采用常规钢丝固定胸骨,作为对照组;另55例在常规钢丝固定胸骨的同时放置可吸收胸骨钉,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杜冷丁用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结果与结论:随访3-8年,两组均未见胸骨感染及胸骨不愈合现象。试验组杜冷丁用量、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使用可吸收胸骨钉固定是可行的,并不会增加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心脏外伤性破裂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现将本院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救治的心脏外伤16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连枷胸急性肺挫伤的早期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外伤急性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治疗,尤其是早期呼吸机治疗及通气模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连枷胸肺挫伤46例,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使用呼吸机合理应用呼气末正压,充分给氧,早期联合应用抗生素(另外加强肺部护理),早期大剂量短疗程应用激素,结果:全组46例连枷胸、急性肺挫伤休克患者中6例出现ARDS,43例痊愈,3例死亡。结论:外伤所致的连枷胸、肺挫伤治疗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抑制反常呼吸,在维护循环稳定的情况下要限液,早期应用呼吸机降低ARDS的发生率,选择(PHC)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EEP通气策略,以保证氧合、改善通气,减少常规导致气压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患者的病死率。结果44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2.7%(10/44),其中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20分和<20分、年龄≥60岁和<60岁、合并低血压和未合并低血压、合并低氧血症和未合并低氧血症、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和未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APACHEⅡ分值、高龄、低血压、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可能是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ICU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中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手术的住院ICU患者82例,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182例住院ICU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1.46%(34/82),其中出血10例(12.20%),伤口感染9例(10.98%),气管软化6例(7.32%),皮下气肿3例(3.66%),气管狭窄2例(2.44%),套管堵塞2例(2.44%),气管食道瘘1例(1.22%),脱管1例(1.22%)。GCS评分≤8分、糖尿病、晚期/被动手术、使用糖皮质激素、凝血障碍是影响住院ICU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CS评分≤8分、糖尿病、晚期/被动手术、使用糖皮质激素、凝血障碍是影响住院ICU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高危患者进行适当干预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适应证、通气策略、解痉药和镇静药的合理使用及有效抗感染治疗 ,我们自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患者 9例 ,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一、病例与方法1. 9例患者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在 2 7~ 6 3岁 ,均符合支气管哮喘危重状态的诊断标准[1 ] 。2 .方法 :9例患者采用控制性低通气 (controlledhypoventilation) ,上机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气末正压(SIMV +PEEP) ,吸入氧浓度 (FiO2 )在0 4~ 0 8,潮气量控制在 6~ 10ml/kg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早期拔管行无创机械通气策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例12例,设为序贯组,行机械通气,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导管,改用双相气道天压通气(BiPAP),以后渐减支持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选择同样病情病例10例作为对照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行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方式(PSV)方式撤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的感染、通气及氧合指标,记录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天数及复插和院内死亡的情况。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各指标相仿(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9.33±29.01h和133.70±55.30h,P<0.05;序贯组的复插率和院内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对因肺部感染致COPD急性加重插管上机病例,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改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莫西沙星联合喜炎平注射液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笔者对急诊收治的64例确诊患者中32例应用莫西沙星联合喜炎平,32例单用莫西沙星治疗的临床疗效行进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因下呼吸道感染急诊住院患者,抽取64例样本,其中男性22例,女性42例,年龄80~ 101岁,平均84.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