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癌前病变是近年来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常见病因有饮食劳倦,肝郁气滞,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病位在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可涉及肝胆肾等脏腑。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临床主要研究方法:①分型论治;②专方加减。实验研究主要涉及模型研究和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基本药物的使用结构、覆盖率和用药特点,为评估我院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情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年复合增长率方法来评估我院2009~2011年基本药物的用药分析。结果:2009~2011年我院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和构成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药品使用的频率过高;抗微生物药的年复合增长率明显的低于总体基本药物的年复合增长率。结论:基本药物的遴选要与临床和市场紧密结合,现部分基本药物品种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3.
孙惠丽  汪曣  徐可欣  李林  凌宁生 《中草药》2005,36(3):376-378
冰片作为常用中药之一 ,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 ,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昏迷目赤、口疮等症 ,在许多中成药中常作为“药引”,以增加其他药物的治疗效果 [1] 。天然冰片主要成分是龙脑 ( borneol) ,合成冰片为外消旋体 ,其中含有大量异龙脑 ( isoborneol)。  本实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冰片在中红外区域的特征吸收进行了研究 ,运用光谱技术对冰片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比较了一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建模预测的结果。1 材料与仪器  美国Perkin- Elmer公司Spectrum G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中红外 DTGS检测…  相似文献   
4.
1997-1999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利用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因素的影响 ,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在疾病构成中的比例急剧上升。高血压又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降压治疗对防止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及控制高血压病的进一步发展都有明显效果。为探讨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趋势 ,我们对本院 1 997年至 1 999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作一调查分析。1 资料与方法利用我院药品信息网提供的 1 997- 1 999年 3年内口服抗高血压药的消耗量 ,采用 WHO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推荐的 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 ,逐一统计以下数值 :1各药的日…  相似文献   
5.
胃癌前病变是近年来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其常见病因有饮食劳倦,肝郁气滞,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病位在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可涉及肝胆肾等脏腑。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临床治法主要有分型论治及专方加减。实验研究主要涉及模型研究和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胃癌前病变是近年来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常见病因有饮食劳倦,肝郁气滞,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病位在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可涉及肝胆肾等脏腑。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临床主要研究方法:①分型论治;②专方加减。实验研究主要涉及模型研究和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YY 1079-2008《心电监护仪》和YY 91079-1999《心电监护仪》两个版本行业标准的对比,重点对YY 1079-2008标准中输入阻抗、共模抑制、起搏脉冲抑制等部分条款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推,继以0.6~1mg/分钟维持静滴24小时,次日起加用口服片0.2g,每日3次,6天;0.2g,每日2次,7天;0.2g,每日1次,7天;0.1g,每日1次,5天/周并维持。结果: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总有效率86%。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杀虫剂,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我国农村比较常用。对2000年以来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并发症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抗菌药使用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变化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抗菌药使用品种、数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5年来我院每年抗菌药限定日剂量(DDD)累积数和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消耗的DDD数,以及同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0种抗菌药耐药率,并对抗菌药使用量与细菌耐药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年来喹诺酮类、第2代头孢菌素、含B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大环内酯类、糖肽类等抗菌药使用量逐年增加,而氨基糖苷类、第1、3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使用量变化不大;同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率有与之相对应的明显变化,对苯唑西林及其他多种抗菌药耐药率的上升与第2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含B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等使用量呈正相关,而与青霉素类、第1、3代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无关或负相关。结论:喹诺酮类、第2代头孢菌素和含B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使用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的增加有较大的影响,在治疗G^+菌感染时应根据病情轻重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