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UPLC同时测定巴戟天中水晶兰苷、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酸和车叶草苷含量的方法,并检测巴戟天不同炮制品及不同产地样品中4个环烯醚萜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ZOBAX SB-C18(150 mm×3mm,3.5μm)色谱柱,以甲醇(A)-0.2%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40℃。结果:水晶兰苷在978.8~7830×10-3μg、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在462.5~3700×10-3μg、车叶草苷酸在8.1~64.8×10-3μg、车叶草苷在8.4~67.2×10-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5%、100.38%、100.21%、100.94%。不同产地24个巴戟天样品中4种环烯醚萜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5.642~25.250 mg/g、2.587~10.330 mg/g、0.019~0.620 mg/g和0.000~0.053 mg/g;巴戟天经不同方法炮制后,除车叶草苷含量升高外,其余3种环烯醚萜成分含量均降低;巴戟天须根及木心均含有较高的水晶兰苷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巴戟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不同产地巴戟天4种环烯醚萜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四种炮制方法均可引起成分含量变化;巴戟天须根及木心部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及其单体的抗氧化作用,探讨菝葜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反应体系、FRAP法分别测定菝葜有效部位群及落新妇苷、花旗松素、槲皮素、芦丁、白藜芦醇、黄杞苷等6个单体成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建立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模型,孵育后检测药物对红细胞溶血抑制率和红细胞悬液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成分均表现出抗氧化能力。在DPPH实验中,菝葜有效部位群和花旗松素的清除作用明显强于其他药物,IC_(50)分别为13.05 mg/L、11.83 mg/L,略弱于维生素C(Vit C)(IC_(50)为6.93 mg/L);在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中,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作用,但弱于Vit C;在FRAP法中,槲皮素还原Fe~(3+)的能力最强(FRAP值(183.78±8.01)mmol/g),优于Vit C(FRAP值(85.69±4.98)mmol/g),其次为花旗松素(FRAP值(56.73±6.25)mmol/g);在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菝葜有效部位群、花旗松素、槲皮素及白藜芦醇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明显升高、红细胞悬液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及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均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并对红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推测菝葜抗炎效应与其抗氧化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白蔹药材中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白蔹中总酚酸以及没食子酸、原儿茶醛、儿茶素和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白蔹总酚酸,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0.6%FeCl_3:0.9%K_3[Fe(CN)_6](1∶1)混合溶液为显色剂,在735 nm波长处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没食子酸等4个成分的含量。结果总酚酸在0.1696~1.3568 g/m L(r=0.9993)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4.0%,RSD为2.713%(n=6)。不同产地白蔹中总酚酸含量在2.51%~3.73%范围内,以浙江产白蔹含量最高;不同产地白蔹的4个成分中儿茶素含量最高,白藜芦醇和原儿茶醛的含量较低,各个产地间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总酚酸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快捷、稳定、重现性好,该研究为完善现有白蔹质量评价体系及后续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