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临床上,肝素广泛应用于心导管检查、心血管手术、血液透析、动静脉留置管等临床操作,以预防或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抗凝治疗的同时,肝素可诱导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被大量消耗,患者血小板计数随之降低,称之为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1]。HIT是经免疫系统识别、可伴血栓形成的获得性高凝综合征,其导致患者截肢及死亡的比例高达20%~30%[2-3]。一项针对北京地  相似文献   
2.
<正>1 基本情况及现状1.1 基本情况 为加强供水设施的卫生管理,消除二次污染隐患,防止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市民饮用安全的生活饮用水,1991年经市卫生局批准,哈尔滨市成立了三个贮水容器清洗消毒站(即房地局贮水容器清洗消毒站、哈水贮水容器清洗消毒站、  相似文献   
3.
在对分级诊疗背景下三级医院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模式,提出了三级医院为主导的区域门诊协作服务网络,通过院际转诊和会诊、转诊一站式综合服务区和院内会诊、信息平台的建设,形成新的协作网络,从而提高三级医院应对挑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 801例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以住院原始病历及造影数据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患者基本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801例患者中气虚血瘀证298例(37.20%),气阴两虚证163例(20.35%),心血瘀阻证126例(15.73%),痰瘀互阻证95例(11.86%)。男性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分布相关;而年龄(≤65岁)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分布相关;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相关;血脂异常与痰瘀互阻证相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气阴两虚证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相关(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是PCI术后的主要证候。男性、年龄≤6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气虚血瘀证,血脂异常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痰瘀互阻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容易出现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30年来中医药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资料,整理提取有效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情况,分析中医药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74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99味,挖掘出5个核心药对,1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PCI术后再狭窄常寒温并用,以活血化瘀类和补气类药物为主,多用苦辛甘之品,药物多入心、肝、脾经,为PCI术后再狭窄的用药提供了更明确的思路,进一步印证了益气活血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对消化道出血的中医发病机制进行全新的分析和总结,提出补脾气、调脏腑之枢,和少阳、调开阖之枢,调神健脑、清神明之枢,扶正攻邪、调枢通胃的治疗原则。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重视"调枢通胃"理论的运用,在止血的同时注意调节脾胃升降,临床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7.
气虚与出血的中医理论基础为"气为血之帅",气不摄血的具体表现为脾不统血。临床上,瘀血与出血常互为因果,瘀血又与脾虚常常并见。中医治疗消化道出血应关注气血关系,重视"脾统血"的作用,注重保护脾胃,灵活运用《血证论》的治血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标本兼顾,往往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急性胆囊炎属中医学“黄疸”范畴,临床多从胆腑瘀热或热毒炽盛辨证,治疗多用清热利湿、通腑利胆法[1]。然黄疸兼证变证良多,也可因血瘀而发,如某些需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胆系症状为首发表现,此时血瘀作为贯穿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主要证候要素[2]不应被忽视,辨证用药应灵活加减,并重视活血化瘀[3]。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证候学特征、中医药治疗等方面对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药防治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重点梳理了中药复方、中成药、单味中药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情况。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病机与PCI术后脾气虚、气不摄血密切相关;中医证候多见气虚血瘀证。中药复方益气止血方和邓老冠心方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中成药云南白药安全性较好;单味中药黄芪、大黄、三七和白及出现频率较高。临床应多利用中药多靶点干预的优势,健脾益气、活血止血是防治中医药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及《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学术文献,对经方治疗心衰各个方证与指南中"冷暖湿干"临床分型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急性干暖型心衰可对应茯苓杏仁甘草汤、生姜橘枳汤和桂枝甘草汤等方证;急性湿暖型心衰可对应苓桂术甘汤和木防己汤方证;急性干冷型心衰可对应桂枝人参新加汤方证;急性湿冷型心衰可对应真武汤和四逆汤方证。灵活运用经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