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淑兰  孔凡宏  陈淑英 《眼科》2002,11(3):179-179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 ,73岁 ,因左眼胀痛、虹视、视力下降 3天 ,于2 0 0 1年 7月 3日到眼科门诊 ,患者 1年前因双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右眼发作期 ,左眼临床前期 ,行右眼小梁切除术 ,左眼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未用缩瞳剂 ,无症状。 3天前 ,因情绪激动 ,左眼出现上述症状。此患者全身正常 ,视力 :左眼 0 3,角膜轻度水肿 ,前房浅 ,12点周边可见 1 5mm× 2mm楔形棕黑色帆样隆起的虹膜色素上皮层残留 ,眼压7 5 / 3 0 =35 76mmHg ,房角N1,视野大致正常。处理 :在北京同仁医院 (我院无激光 )行虹膜激光打孔术 ,12点位帆样隆起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独眼底激光(半导体激光或多波长氪离子激光)以及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激光及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对43例43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和屈光间质情况选择不同种类及波长激光进行局部或全视网膜光凝,部分有条件的患者同时接受患侧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3~4个疗程,术前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术后随访期至少3mo。结果:所有患者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70%(30/43)病情明显好转,29例视力提高;眼底激光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组患者视力提高率(75%)好于单独眼底激光治疗组(58%)。其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眼底激光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或保存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3.
21例小瞳孔白内障手术体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孔凡宏  郑明奇等 《眼科》2001,10(2):120-120
总结 2 1例虹膜后粘连小瞳孔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2 1例患者男 9例 ,女 12例均系单眼 ;年龄 2 4~ 74岁 ,平均 6 0 5岁 ;均有葡萄膜炎史 ;术前视力 :光感至 0 0 1,光定位 :准确者 19例 ,不准确者 2例 ;虹膜后粘 2 70°~ 30 0° 14例 ,广泛后粘连 7例 ;眼压正常 14例 ,2 5 0 1~ 34 97mmHg 7例 ;前房轻度炎性反应 2例 ;房角检查 :正常 13例 ,前粘≤12 0° 6例 ,前粘连 >12 0°但≤ 180° 2例、其中 1例房角新生血管 ;A/B超检查 :仅 7例轻度玻璃体混浊。术前局部滴醋酸可的松及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后黄斑厚度的改变。方法:将126例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4例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2例。两组术前、术中无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3mo黄斑区行OCT检查,观察两组术后黄斑厚度及视力变化。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每组术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术前、后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取α=0.05检验水准。结果:两组术后黄斑厚度变化:超声乳化组:术前、术后1,3mo黄斑厚度分别为241.3±10.9, 279.7±16.5,245.6± 12.6μm。术后1m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差异(P〈0.01); 术后3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1mo与3mo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3例术后1mo出现黄斑囊样水肿,2例术后3mo完全消退。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术前、术后1,3mo黄斑厚度分别为240.5±11.9,280.9±16.8,246.6±13.2μm。黄斑厚度术后1mo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术后3mo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1mo与3mo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2例术后1mo出现黄斑囊样水肿,2例术后3mo完全消退。超声乳化组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两组间术前、术后1,3mo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无论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还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mo黄斑厚度明显增加,证明术后造成黄斑水肿; 术后3mo厚度基本恢复术前。黄斑增厚与术式选择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23例362眼老年性白内障分别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观察比较术中后囊破裂、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反应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反应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及术后1wk和3mo视力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价格低廉。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损伤小,视力恢复快,价格低廉,适于基层医院开展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人工晶体植入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误诊一例孔凡宏栾雪梅患者男,69岁,左眼因老年性白内障于1995年12月8日入院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按常规进行,术中扩大鼻侧切口时有阻力,术后全身、局部应用激素和抗生素。术后第1天,视力01...  相似文献   
7.
<正> 真菌性角膜炎较细菌及病毒性角膜炎发病少,多见于农作物外伤,滥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及接处镜的普遍应用,使该病呈增加趋势,因治疗困难致盲致残率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4年1月~1996年12月门诊治疗21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9~72岁,平均35岁。均为单眼。 1.2 诱因:农作物外伤史12例,角膜异物取出术后3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比较我院2006/2009年的103例103眼术前眼压控制不良的青光眼患者,这些患者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59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44眼,比较这两种术式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情况及滤过泡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103例103眼手术顺利完成,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mo,复合小梁切除组中不用任何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共49眼;传统小梁切除术组中不用任何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共31眼。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0.05),即复合小梁切除术比传统小梁切除术疗效好。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多种类型青光眼的近、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对照组73例(83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和观察组112例(127眼)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加可调节缝线,比较在术后1周内浅前房的发生率,眼压的控制及两组中部分术后随访1a的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情况。结果术后1周浅前房的发生率对照组为19.28%,观察组为9.45%,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术后1周眼压控制率对照组86.75%,观察组85.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术后1a眼压的控制率对照组为72.22%,观察组为89.29%,(χ^2=6.83,P〈0.01)。功能性滤过泡的比率对照组79.63%,观察组为92.67%(χ^2=4.30,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较常规小梁切除术能更好地维持术后正常的前房,且远期控制眼压及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