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疾病病理状态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甲状腺癌患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和IL-17水平,比较不同病理条件下的水平差异。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探讨患者TNF-α和IL-17水平与其生活质量及肿瘤预后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TNF-α和IL-17水平均显著增高,二者水平随着TNM分期的增高或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亦均显著升高;患者QOL数值与其血清中TNF-α和IL-17水平均呈负相关;TNM分期、TNF-α和IL-17血清水平是疾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NF-α和IL-17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该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组织、硬组织项目共28项.将采用单、双颌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目及其变化量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颌手术患者初诊SNA角、ANB角、U1/SN角、鼻唇角、G-SN-Pos角、Wits值及覆盖值更接近正常值.双颌手术更有利于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上前牙去代偿更充分.结论 SNA角、U1/SN角、鼻唇角与正常值差距小于一个标准差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可采用单纯下颌手术方式.超过此界限的患者应采用双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2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前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患者60例,根据不同拔牙方式分为44/44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30例)和44/55组(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和2颗下颌第二前磨牙,30例),应用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2组患者软硬组织的相关测量指标(T1和T2)及其差值(T2-T1)。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硬组织测量指标中Overjet、SNA、ANB、U1-NA、U1-NA距、U1-SN、NA-PA和A-NP减小(P<0.01),U1-L1和Pg-NB增大(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软组织测量指标中H角、上唇突度、下唇突度、上唇-E线距离、下唇-E线距离和鼻下点-H线距离减小(P<0.05或P<0.01),下唇倾角增大(P<0.01);治疗前后2组患者软硬组织测量指标变化量(T2-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时对于患者面部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鼠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增殖、周期、凋亡及矿化功能的影响。方法:一定浓度熊果酸处理成牙骨质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微量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法定量及定性检测矿化结节量。结果:熊果酸组(2.5 μmol/L)相比于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周期增殖指数升高,早期凋亡率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矿化结节量上调。结论:一定浓度熊果酸可促进成牙骨质细胞增殖,G1期百分比降低,抑制早期凋亡,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矿化结节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目前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科学体制尚未建立,培养模式方向不明;专业精神缺乏,职业定位模糊;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通过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探索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认为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临床技能、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a D)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目前治疗Va D的方法较局限,中医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本研究从中药辨证分型治疗、中成药治疗、针刺疗法等方面概括介绍了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Va D有可大大缩短病程、有效改善症状、安全可靠等优势,但仍然存在科研设计不严密、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等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脑内海马区NO、NOS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60只老龄Wistar大鼠分为4组,每组各15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电针组、模型组和西药组。采用2-血管阻断法(2-VO)制作VD大鼠模型,术后7天开始治疗。电针组按照于致顺头穴分区丛刺法选取大鼠头部额区丛刺,神庭透刺至囟会,并在此基础上向左、右各1寸及2寸处再引4条平行线刺入。接通电麻仪,2 Hz频率,选取疏密波,以大鼠额区轻微颤动为度,持续20 min,之后再留针30 min,每日1次。西药组给予脑复康溶液,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每日1次灌胃,共30天。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VD大鼠海马区自由基NO、NOS的含量。结果:电针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显著提高。模型组NO的含量和NOS活性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后,电针组VD大鼠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以使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改善自由基代谢,保护VD大鼠海马区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后牙牙体树脂充填中橡皮障临床应用效果,为橡皮障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临床需要进行树脂直接充填的上颌第一磨牙120例,分别采用橡皮障隔湿法和棉球隔湿法充填,6个月后回访观察。结果充填后6个月回访,橡皮障隔湿法充填术脱落率小于棉球隔湿法(P<0.05)。结论本研究认为采用橡皮障隔湿可有效提高后牙树脂充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正畸牙牙根吸收的因素十分复杂。牙根吸收的过程与骨吸收过程相似,由与破骨细胞形态相似功能相仿的破牙骨质细胞发挥主要作用。破骨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oc)主要在破骨细胞中表达,且对破骨细胞具有正调节作用。本文探讨PTP-oc的作用机制,旨在为防治牙根吸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