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药物敏感性(药敏)情况,为该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79例,按真菌感染情况分为非真菌感染组(108例)和真菌感染组(71例)。分析2组的临床特点,采用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判断菌种,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继发性肺结核、复治、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以及合并基础疾病(OR均≥2)。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真菌为假丝酵母菌(87.32%),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率低,只有7株对5-氟胞嘧啶耐药;10株热带假丝酵母菌中各有2株对益康唑和两性霉素B耐药;光滑假丝酵母菌只对伊曲康唑敏感。结论①对继发性肺结核、复治、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的肺结核患者要注意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治疗;②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可作为早期诊断敏感指标;③对已感染真菌的肺结核患者要行药敏试验,选取最佳抗真菌药物,对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者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的外籍学生来华接受高等医学教育已成为近年医学院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外籍学生原籍地具有浓厚的英美殖民地文化背景,在生理学教学中对教材的选择与国内学生有所不同。本文以心肌细胞膜极化状态为例,对各版本教材中不同阐述进行了比较。如何在教学中解答外籍学生这一疑惑,并将这种理解差异以最科学的方式加以妥当的说明是对教师基础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的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3.
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无固定的抗痨方案.我科从1996年12月至2000年11月将13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研究,以探讨力克肺疾,左氧氟沙星的抗痨效果及免疫增强剂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激酶(UK)与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和华法令联合治疗急性肺栓塞(AP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确诊APE患者应用UK溶栓,剂量为2万IU/kg于2小时静脉滴人,并根据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恢复到基础值的1.5~2.0倍以内,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01ml/k,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并重叠口服华法令4~5天,尔后单纯口服华法令。观察溶栓后APE的临床表现,并于溶栓后复查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UCG)及螺旋CT评价溶栓疗效。结果本组19例APE患者,其中男7例,女12例,溶栓前受累肺段为4~17个。临床症状以劳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最常见,占84.2%,其次是咳嗽占47.3%,胸痛占57.9%,晕厥占15.7%。对发病14天以内的APE患者给予UK100-150万^IU静脉溶栓,溶栓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完全缓解;动脉血气分析示PaO:及PaCO2均明显升高或达到正常水平;UCG显示右心房室显著缩小,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伴有三尖瓣返流量减少;心电图主要改变为S-变浅,QⅢ减少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QRS电轴左移等APE再灌注的特征性改变。UK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结论APE应用UK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肺组织再灌注,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抽取88例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护理模式对患儿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输液专人巡视模式对患儿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输液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对输液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病情改善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应用输液专人巡视模式对输液患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乌体林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并了解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γ、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肺结核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8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除常规一线抗结核治疗外,在第1、2个月加用乌体林斯,对照组仅接受常规一线抗结核治疗,观察两组疾菌阴转、病灶吸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10变化并作比较.结果 治疗1个月末,2组疾涂片阴转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2个月末,乌体林斯组痰涂片阴转率和病变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IFN-γ,及IL-10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乌体林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使用安全,并能提高患者细胞免疫,使初治菌阳阴转率高,病灶吸收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了解医学生的心态调节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南医学院在校学生1 050名,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学生心态调节能力调查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男生“知觉到障碍”“内部回报”“外部回报”得分及总分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50,6.39,5.57,P值均<0.05);“知觉到严重性”方面,大五学生得分高于大四学生;大三学生“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低于大四和大五学生(F值分别为4.77,6.14,P值均<0.05);城市学生“知觉到益处”“知觉到障碍”得分低于乡镇和农村学生(F值分别为4.27,4.44,P值均<0.05);“自我效能”方面及总分,乡镇学生得分高于城市学生(F值分别为4.11,3.28,P值均<0.05);独生子女“内部回报”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06,P<0.05);单亲家庭学生“知觉到益处”“知觉到障碍”“内部回报”“外部回报”得分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t值分别为2.76,2.91,2.24,2.08,3.35,P值均<0.05)。父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在某些维度上得分存在差异,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其子女难以认知到心态调节的益处、障碍以及拥有较低的自我效能。结论 医学生的心态调节能力在健康信念模式的某些维度上存在差异,结合健康信念模式制定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提升心态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角膜塑型术的有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应用角膜塑型镜片对青少年近视矫治作临床对比分析,在评估近视屈光矫治效果的同时,研究全配过程中的规范程度及其重要性。方法 对54例(105眼) 近视青海年验配角膜塑型镜片并进行随访检测分析,检测方法和步骤:①规范验光和角膜等参数测定;②试戴镜系统的应用分析;③追踪随访的检测参数分析;④镜片调整的问题解决。结果:①105眼配戴角膜塑型镜后,屈光度明显下降2~5D;下降速度最快时间在前2周内。②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况,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湖北省宜昌市某医院1 086名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纳入本研究,按照工作中是否曾接触过结核病患者或其分泌物划分为接触组与非接触组,按照不同的工作岗位划分为临床组、医技组及行政组。所有受试人群均进行结核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组间进行T-SPOT.TB试验阳性率比较。 结果接触组与非接触组研究对象T-SPOT.TB阳性率分别为55.03%和4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4.245、P = 0.018)。行政组与医技组研究对象T-SPOT.TB阳性率分别为44.27%和62.28%(χ2= 9.803、P = 0.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行政组与临床组研究对象T-SPOT.TB阳性率分别为44.27%和5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284、P = 0.063);临床组与医技组研究对象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794,P = 0.038)。针对不同工作年限段的临床组与医技组中医务人员进行T-SPOT.TB试验阳性率分层比较,工作年限< 5年群体中,医技组与临床组研究对象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15,P = 0.489);工作年限5~15年群体中,医技组研究对象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临床组(χ2= 5.018,P = 0.046);工作年限> 15年群体中,医技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临床组(χ2= 7.320,P = 0.031)。临床组研究对象中,结核专业组与非结核专业组T-SPOT.TB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022、P = 0.036)。 结论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与不同工种、工作年限以及与患者接触与否有关,应加强对医技人群和从事非结核病专业临床医务人群的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术后SSI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的患者920例,男422例,女498例,年龄≥18岁,BMI≥18.5 kg/m2,ASA Ⅰ—Ⅳ级。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并基于训练数据集建立预测模型。采用Lasso回归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最终筛选的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CA)等对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度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 本研究中发生SSI的有17例(1.85%),训练集中有10例(1.55%),验证集中有7例(2.54%)。列线图模型中的预测因素包括术前低白蛋白血症(OR=36.928,95%CI 6.585~235.997,P<0.001)、肥胖(BMI≥28.0 kg/m2)(OR=4.994,95%CI 1.202~24.781,P=0.032)和术后3天内切口渗出(OR=6.133,95%CI 1.473~28.775,P=0.014)。该模型的C指数为0.879(95%CI 0.760~0.998)。校准曲线显示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分析显示当SSI发生风险阈值>1%时,该列线图更具临床价值。
结论 术前低白蛋白血症、肥胖及术后3 d内切口渗出是行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患者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术后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