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取穴处方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分析针刺取穴规律,旨在为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医治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9年12月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摘录穴位处方,形成Excel数据库,分析文献中针刺处方特点。结果:现代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依次为足三里、攒竹、合谷等;选用最多的特定穴为五腧穴、原穴以及合穴;选取的穴位主要集中在膀胱经、督脉、胃经;配穴上以三部配穴为主,远端配穴及局部取穴也较为重视;Osserman分型下的选穴各有其特点。结论:近代医家治疗重症肌无力多为“三部配穴”,重视“治痿独取阳明”及“调摄阴阳”的理论,可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2.
摘要:基于中医学疾病观与治疗观,结合本团队20年研究工作,从“应激”-“炎性”-“共病”这一关键途径出发,探究神经-精神系统日趋明显揭示的共病性病理机制。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精神疾患与缺血性中风、阿尔兹海默病、哮喘等神经/躯体疾患存在明显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重叠:涉及了共同的脑区结构、激活了共同的神经生物学环路、影响了共同的神经化学物质、获得了确切的疗效。因此,“治病求本”和“异病同治”效应指向的“神经-精神系统疾患共病”将是我们今后深入探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束缚应激(CRS)抑郁模型大鼠干预期及恢复期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肾上腺皮质酮(CORT)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抗抑郁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5周龄SD大鼠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处理;电针组选取"百会""印堂"穴在每日应激之前1h进行电针干预20 min,1次/d,共28 d。在实验day7、day28、day35(末次干预结束后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3组大鼠血清ACTH与CORT激素表达水平。结果:ELISA结果显示,实验day7,3组之间血清ACTH和CORT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CTH及CORT表达在实验day28和day35显著增加(P0.01;P0.01;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清ACTH及CORT表达在实验day28和day35显著降低(P0.05;P0.05;P0.01;P0.01),电针对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大鼠血清ACTH及CORT高表达水平表现出逆转效应。结论: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大鼠表现为应激状态下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亢进,其血清ACTH和CORT呈高水平表达。电针干预可显著逆转这种效应,说明电针可对亢进的HPA轴进行调控。在停止干预后的第7天,电针组血清ACTH、CORT表达水平仍显著低于模型组,说明电针干预可对亢进的HPA轴进行持续且有效的调控,这可能是电针抗抑郁的长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开设9年间,将探究式小组学习,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探求、共同研究问题,强调学生作为自主学习者,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老师作为指导者,指导学生通过自由探究和协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推动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阻断下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模型+二甲基亚砜(DMSO)组、模型+JNK通路阻断剂SP600125(以下简称SP)组、针刺+SP组、氟西汀+SP组,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电针干预选取"内关""三阴交"穴,每次20 min,每天1次,治疗21 d;阳性对照药物给予氟西汀5 mg/kg灌胃,治疗21 d。通过旷场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和血清中caspase-12蛋白表达。结果实验前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第21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能提高模型大鼠的水平穿越格数(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DMSO组、氟西汀组、氟西汀+SP组、模型+SP组、针刺组、针刺+SP组大鼠海马caspase-12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模型+DMSO组、模型+SP组、氟西汀组、针刺+SP组大鼠血清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而氟西汀+SP组、针刺组大鼠caspase-12表达升高,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能是通过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活性,从而降低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caspase-12蛋白表达,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抗抑郁效应。  相似文献   
7.
对近5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PTSD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临床研究显示,针灸可有效减轻PTSD相关症状,是治疗PTSD的有效手段.实验研究显示,针灸治疗PTSD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调节神经环路、神经递质与受体表达、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因子和内源性大麻素等方面.这可以为针灸治疗PTSD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 IL-6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20只。对照组群养;模型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束缚应激方式,每日束缚6 h(9:00—15:00);电针组在每日束缚前给予电针刺激"百会""印堂";束缚期间3组均禁食禁水,其余时间自由饮食饮水。采用旷场和体质量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并在第7天、28天、35天采用Bio-Plex检测大鼠血清中IL-6、ELISA检测SIL-6R水平。结果:1行为学: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活动性均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及活动性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2血清IL-6表达:实验day7,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6表达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IL-6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IL-6表达显著降低(P0.05)。实验day28,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6表达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IL-6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IL-6表达显著降低(P0.01)。实验day35,3组大鼠之间IL-6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3血清s IL-6R表达:实验day7,3组大鼠之间s IL-6R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day28,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 IL-6R表达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s IL-6R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s IL-6R表达显著降低(P0.05)。实验day35,3组大鼠之间s IL-6R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血清IL-6、s IL-6R表达显著增加,并随时间出现相应变化,电针干预可对其进行显著调控,与行为学症状改善一致,这可能是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慢性腰痛针灸处方古今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古代处方及近10年的临床针灸处方进行数据整合,找出针灸治疗规律。方法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整理出穴位处方,建立Excel数据库,分析古今文献中针灸处方特点。结果古代文献针灸处方取穴以远道取穴、单穴为主;近代文献以远近配穴、多穴为主。穴位归经上二者均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足少阳胆经,以五输穴、交会穴和背俞穴应用较多。结论慢性腰痛针灸处方重视"远道取穴"的应用,"远近配穴"原则是重要内容,可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观察针刺对其痛行为及神经根和背根神经节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针刺组,每组9只,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针刺组电针双侧腰4、5“夹脊穴”、“大肠俞”、“关元俞”、“委中”和“昆仑”,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7d.治疗结束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测定机械缩爪阈,应用HE染色方法检测脊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形态变化.结果 模型组术后3d出现痛觉过敏,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痛阈降低持续至术后7d.针刺组痛阈较模型组有显著上升,术后3d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7d有显著差异(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神经根术和背根神经节术后3d出现炎性水肿,并且逐渐加重,术后7d神经纤维髓鞘崩解及坏死,神经节胞浆出现空泡样改变,细胞核部分消失.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水肿及坏死程度减轻.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建立成功,针刺减轻脊神经根和背根神经节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