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槲皮素-7-硫酸酯钠(SQM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取小鼠肝组织,匀浆,体外孵育,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浓度SQMS(0.10、0.25、0.50 mmol/L)对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不同浓度SQMS(0.10、0.25、0.50 mmol/L)均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中、高浓度SQMS(0.25、0.50 mmol/L)能显著升高肝组织T-AOC;低、中浓度SQMS(0.10、0.25 mmol/L)对肝组织SOD活力有显著升高作用。结论 SQMS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可能与提高SOD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大肠杆菌构建大鼠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观察细菌在组织中的侵袭路径和机体免疫反应,并建立感染菌在体直接定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于分组大鼠左侧前列腺背叶注入大肠杆菌K88-GFP液(1.49×109cfu.ml-1)0.05 ml,采用腺体表面荧光成像及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研究荧光菌的感染侵袭过程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建立可视化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结果①通过表面拍照和病理切片得出细菌在腺体内主要侵袭途径,以及组织的病理变化过程。②测定从感染腺体内提取分离的GFP荧光强度,初步建立直接测定感染菌数量的方法。结论利用GFP标记的细菌可以构建可视化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利用荧光成像技术可以标定感染的程度并进行直接细菌计量,为进一步开展抗菌药PK/PD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9年7月。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漏斗图、Begg法和Egger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数28篇,共3 295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5, 95%CI (1.10, 1.21)];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3,95%CI (-1.94,-1.12);RR=-1.95, 95%CI(-2.63,-1.28);RR=-1.84, 95%CI (-2.31,-1.37);RR=-1.91,95%CI (-2.65,-1.17)];同时纳入文献有发表偏倚。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基于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Mote Carlo simulation,MCS),分析大肠埃希菌所致脓毒症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优化过程,为临床感染患者构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一患者因不明原因发热入院,初步诊断为尿路感染和脓毒症休克。入院后第一时间完善了相关实验室检查,随后采用PK/PD模型和MCS依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及其药敏试验确定最优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入院第3天,微生物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随后的药敏试验提示其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中介;采用PK/PD模型和MCS对拟定的几个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美罗培南(1 g,q8h)和亚胺培南(0.5 g,q6h)的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均为100.00%,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 g,q12h)的PTA为1.14%,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 g,q8h)的PTA为7.65%;最终,临床选择了美罗培南(1 g,q8h)治疗,1周后患...  相似文献   
6.
陈慧慧  姚银辉  李晓岚 《中医学报》2020,35(9):1957-1961
目的:观察龙眼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longan leaves,TFLL)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龙眼叶总黄酮高剂量组、龙眼叶总黄酮低剂量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动物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维生素D3腹腔注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连续饲养8周。各组动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末次给药2 h后,动物处死,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NO、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取全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及龙眼叶总黄酮高剂量、低剂量均可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动物血清中TC、TG、LDL-C、ox-LDL、ET-1、AngⅡ、TNF-α、IL-1β、CRP、IL-6、MDA水平,升高HDL-C、SOD、GSX-PX、NO水平,改善模型动物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龙眼叶总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大鼠血脂水平、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CBM、CNKI,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1年8月。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数7篇,共453例,Meta结果显示,对骨钙素的影响[MD=0.26,95%CI(0.06,0.46)],腰椎骨密度的影响[MD=0.22,95%CI(0.05,0.40)],股骨颈骨密度的影响[MD=0.04,95%CI(-0.05,0.13)],Wards三角区骨密度的影响[MD=0.06,95%CI(0.02,0.09)],大转子骨密度的影响[MD=0.03,95%CI(-0.00,0.07)],髋骨骨密度的影响[MD=0.02,95%CI(-0.02,0.07)]。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还是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文献质量方面不太理想,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药动/药效(PK/PD)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医院获得性大肠埃希菌泌尿系统感染初始治疗方案。方法:筛选我院于2017年和2018年收治的医院获得性大肠埃希菌泌尿系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2017年组(42例)、2018年组(40例),分别选择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种抗生素药物进行基于PK/PD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并比较两年的累积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以优化出最佳初始治疗方案。结果:2017年组的头孢他啶(1000mg,一日两次)、头孢唑林(1000mg,一日三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00mg,一日一次,PI)以及阿米卡星(400mg,一日一次)的CFR分别为 99.65%、100.0%、88.02%、90.89%,2018年组上述四种抗生素药物的CFR分别为81.52%、100.0%、82.58%、88.69%,相比2017年分别下降18.13%、0.00%、5.44%、2.20%,头孢唑林(1000mg,一日三次)CFR下降程度最小。结论:头孢唑林(1000 mg,一日三次)可以作为医院获得性大肠埃希菌泌尿系感染优化后的最佳初始治疗方案,阿米卡星(400 mg,一日一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00 mg,一日一次,PI)以及头孢他啶(1000 mg,一日两次)对该病的治疗疗效较佳,可以作为备选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草珊瑚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体外释放一氧化氮,膜表面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影响和细胞因子mRNA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模型组,草珊瑚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浓度分别为25,50,100 mg·L-1。药物作用于RAW264.7 巨噬细胞株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W264.7膜分子CD16/32,CD40,CD14,Toll样受体4(TIR4)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炎症因子mRNA表达量;巨噬细胞诱导为M1后给予草珊瑚多糖干预,检测膜蛋白表达量和mRNA表达的差异,Griess方法检测一氧化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草珊瑚多糖可以有效的增加巨噬细胞RAW264.7膜蛋白CD16/32的表达,由空白的31.0±1.2上升到81.5±3,CD40由空白的5.2±0.9上升到81.5±2.6,CD14 28.5±1.6上升到86.7±5.4,TLR4的表达。对极化为M1亚型的巨噬细胞膜蛋白没有影响;草珊瑚多糖可以提高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 表达,而且存在剂量依赖性(P<0.01),能提高M1亚型的因子mRNA的表达。能提高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的分泌。结论:草珊瑚多糖显著促进巨噬细胞相关免疫分子的表达,提高相关免疫因子RNA的表达,调节巨噬细胞促炎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对免疫平衡功能的调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慧慧  姚银辉  鲁澄宇 《中国药师》2011,14(11):1677-1679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且最方便的给药方式,对于口服药物来说,肠道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研究药物的吸收情况,其肠道吸收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肠吸收实验方法众多,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4种:药物浓度法、大鼠在体肠灌流法、外翻肠囊法以及Caco-2细胞模型法。由于在体肠灌流法,优点较多,而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在体灌流法在中药有效成分促吸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