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据表明针灸可有效调控神经功能。神经可塑性被认为是针灸发挥作用的基础之一,针灸可在多个水平调控神经可塑性。本文以近年来针灸调控神经可塑性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初步探讨针灸调控神经可塑性的作用机制,其作用机制具体包括改善突触传递效能、促进神经发生和突触再生,调整神经环路和脑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等。针灸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目前许多关于针灸调控神经可塑性的研究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今后应积极开展相关的临床应用研究,通过借助影像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和电生理技术等进一步阐释针灸调控神经可塑性作用机制。针灸调控神经可塑性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可完善针灸作用机制理论体系,为针灸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部分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例以骨骼关节症状为首发表现,缺乏典型临床特征,并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易误诊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给临床诊疗带来困难。本文作者回顾1例以肌痛为首发症状,无明显心脏症状,经血培养及超声心动检查证实为毗邻颗粒链球菌感染导致的IE患者的诊疗过程。通过查阅文献复习IE引起的风湿病症状及自身免疫反应,总结国内营养变异链球菌(NVS)所致IE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分析,选取2013—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资料,收集人口学特征和基础病史等变量。数据库中研究对象的夜间睡眠时间以问卷的方式采集,将6~8h夜间睡眠时间设定为正常睡眠时间,<6h分类为短睡眠时间,>8h分类为长睡眠时间。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igit Symbol Substitution Test,DSST)用于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价,本研究将DSST评分的最小四分位数确定为认知功能减退。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夜间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 588例研究对象,女性827例(52.1%),男性761例(47.9%),平均年龄(69.6±6.7)岁。875例(55.1%)报告睡眠时间为6~8h,527例(33.2%)睡眠时间<6h,186例(11.7%)睡眠时间>8h。在校正相关因素后,短睡眠时间和长睡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