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影响结肠的慢性、特发性炎症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常见疾病之一,其以便血、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良好疗效.冯培民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胃亏虚为发病基础,湿热留连为致病关键,肝郁脾虚为重要环节.治疗时多以湿热分消,兼顾健脾、疏肝为治则,遣方用药以三仁汤加减为基础,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芍药汤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机制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62例。实验组予以芍药汤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Mayo评分,单项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定,比较缓解率、有效率、内镜应答率、黏膜愈合率等临床指标。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ROR-γt和Foxp3在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水平表达,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IL-10和IL-17蛋白水平。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 < 0.05),实验组治疗后在缓解率、内镜应答率、黏膜愈合率和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单项症状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定的肠道症状、社会能力、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等方面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好转(P <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出现Th17细胞比例降低,ROR-γt mRNA水平和IL-17表达减少,Treg细胞比例升高,Foxp3 mRNA水平和IL-10的表达提高(P < 0.05)。实验组治疗后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ROR-γt和Foxp3 mRNA,IL-10和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治疗后变化明显(P < 0.05)。结论 芍药汤可通过调控Th17/Treg细胞平衡,大幅缓解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症状,促进肠道黏膜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1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研究热点、前沿与新兴领域(英文文献).方法:制定检索式,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来源,运用CiteSpace科学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文献追溯.结果:共检索到533篇文献.研究国家主要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及美国.福建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是研究机构前三甲.研究者合作图谱呈现多个研究者群,各群内部合作广泛,各群之间联系较少.《STROKE》杂志是引文数最高的期刊.研究学科主要在综合医学与补充医学、神经科学神经病学,分子生物学及康复医学对此领域也有深入,呈现多学科合作态势.CiteSpace分析到多篇重要文献,涉及针灸治疗卒中的系统评价,电针对卒中患者认知能力、生活质量及部分功能的临床研究,以及分子蛋白通路水平的基础研究.针灸改善脑卒中功能康复的机制研究特别是神经再生机制是研究热点.动物造模、不同的针刺方法均有较多研究,针灸治疗卒中的氧化应激机制,神经炎症机制、运动功能恢复是主要研究前沿.通过突现词探测得到近1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研究的21个突现词,可大致分为个4阶段:第1阶段2010-2013年,主要是电针治疗脑缺血的临床试验;第2阶段2011-2013年,针灸治疗脑卒中的脑保护机制;2014-2018年,以功能核磁为研究手段、以神经再生为切入点对针灸治疗脑卒中机制的研究爆发式增长;2017至今,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以及从细胞凋亡入手的基础研究明显增加,是研究的新兴领域.结论:针灸改善脑卒中功能康复的机制研究特别是神经再生机制是研究热点.针灸治疗卒中的氧化应激机制,神经炎症机制、运动功能恢复是主要研究前沿.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及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是研究的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高发病率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诸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调引起的代谢、免疫、炎症等反应在NAFLD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追溯NAFLD的中医病因,“土壅木郁”理论与其形成密切相关,土壅引起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导致运化失司,进一步反侮木气,引起肝之木气郁滞,久而发展成本病。此外,在本病中,“土壅木郁”所产生一系列症状与肠道微生态失调所致病症相似,故推测“土壅木郁”与肠道微生态失调之间存在联系。此前,我们师承的研究团队关于中医证候客观化的研究对于NAFLD中“土壅木郁”与肠道微生态失调联系的推测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除了二者宏观病理联系,也可以大胆推测中医“土壅木郁”的微观物质改变即表现为肠道微生态失调,但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需更多临床实验和技术证实。目前理清二者的宏观联系可为临床治疗NAFLD提供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和选择。总体而言,NAFLD的治疗方案可融会贯通中西医,综合择优选择中西医单独或者联合治疗。此外,二者微观联系的探索不仅为中医理论的更加客观化,更具有辨识、可信度奠定基础,也可以将这种联系拓展运用到更多发病机制与肠道微生态和“土壅木郁”有关的疾病中,赋予它新的见解和更多临床运用,以期解决更多疑难疾病。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胃轻瘫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漏诊率高、医疗负担重等特点。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主要包括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但均收效甚微。本文以《黄帝内经》中“脾气散精,脾主肌肉”立论,结合糖尿病胃轻瘫的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特点,通过探讨“脾气散精,脾主肌肉”的理论内涵及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认为脾不散精、脾主肌肉功能失常是糖尿病胃轻瘫的重要发病机理,并由此提出“助脾散精以固本”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总体原则兼以调畅中焦气机,但在遣方用药过程中应当根据病程长短、证候虚实进行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Vitapex,AH-plus糊剂等几种根管糊剂在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消毒和充填中的效果。方法:450颗根尖周炎患牙分别完成两个实验,实验一为根管消毒实验,比较Vitapex糊剂,氢氧化钙糊剂,碘仿糊剂的消毒效果,实验二为根管充填实验,以AH-plus糊剂和普通根管充填糊剂充填根管并比较它们的充填效果。结果:根管消毒组中Vitapex糊剂组,氢氧化钙糊剂组和碘仿糊剂组的有效率为90.00%、71.25%和73.75%,Ridit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apex组优于氢氧化钙糊剂组和碘仿糊剂组,根管充填组AH-plus糊剂组充填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5.37%、97.22%、98.14%,而普通根管充填糊剂组有效率为76.47%、85.29%、88.23%,AH-plus组骨密度增长值为(10.12±2.61)mm,普通根管充填糊剂为(7.89±1.71)mm,比较两组充填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AH-plus糊剂优于普通根管充填糊剂。结论:Vitapex糊剂的消毒效果优于氢氧化钙糊剂和碘仿糊剂,AH-plus糊剂根管充填效果优于普通根管充填糊剂。  相似文献   
7.
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在调控基因表达、维持基因组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DNA甲基转移酶是催化并维持这一过程的一类酶,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可导致DNA甲基转移酶构型、功能异常,进而影响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并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例,重点阐述DNA甲基转移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免疫性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Barrett食管(BE)患者与健康对照的基因芯片数据,筛选BE的差异表达基因,探寻BE的发病机制及生物标记物,预测BE治疗的潜在中药。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提取GSE34619,GSE13083,GSE1420,GSE13898,GSE26886基因芯片原始数据,使用GEO2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Cytoscape软件及其插件筛选核心基因,并在TCGA数据库中检测核心基因的表达。使用Kaplan Meier-plotter算法分析关键基因对食管腺癌患者整体生存率的影响。将核心基因与中药预测工具相互映射,筛选治疗BE可能的靶向中药。结果 筛选出下调DEGs109个,上调DEGs24个。上调DEGs的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自噬和mTOR信号通路,下调DEGs主要富集在胰腺分泌,胃酸分泌,胆汁分泌,酪胺酸代谢等通路。RRAGD,APP,KRT20,EPCAM,CFTR和AGR2筛选为关键基因。AGR2和EPCAM的异常表达与食管腺癌患者整体生存率有关。筛选治疗BE的潜在中药有三七、丹参、牛膝、姜黄、人参、白果、黄芪、甘草等。结论 RRAGD,APP,KRT20,EPCAM,CFTR和AGR2可能与BE发生发展相关,APP、EPCAM、CFTR、ACR2可作为BE患者风险分级指标。以丹参、三七为代表的活血祛瘀药和以人参、黄芪为代表的补气药可能为BE治疗的潜在靶向中药。本研究将差异基因表达与中药治疗靶点相结合,以期阐明BE的发病机制,寻找BE高危预警标记物,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BE诊断治疗的中西医结合之路做出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自身抗体形成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为特征。研究发现在SLE患者中,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T辅助细胞17 (T helper 17 cell,Th17)比例较高,而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含量降低,二者失衡是SLE的重要发病机制。常规药物治疗虽能短期获益,但高昂的治疗费用及严重的不良反应均限制其长期使用,迫使人们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中医药以副作用少、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优点得到广泛认可,十分符合SLE新型治疗方式的需求。近年来,中医药通过恢复Th17/Treg平衡治疗SLE已开展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文中整理了中药单体、成分及复方干预SLE患者Th17/Treg平衡的研究。总结了中医药调节Th17/Treg平衡防治SLE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医药干预Th17/Treg平衡主要是从减少SLE血清中相关抗体、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脏器病理损伤等方面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有助于为临床运用中医药辅助或替代治疗SLE提供...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分析白介素-8(IL-8)在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组)、非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NAGA组) 和健康体检者(HC组) 各43 例。利用RT PCR和Western blot 方法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 IL 8 mRNA和蛋白表达,再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IL 8水平。结果 IL-8 mRNA在AGA 组PBMCs中的表达高于NAGA组和HC组(均P<0.01),在NAGA组的表达高于HC组(P<0.01)。PBMCs 中的IL-8 蛋白水平在AGA 组高于NAGA组和HC组 (均P<0.01),且HC组最低,但NAGA组和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IL 8水平在AGA 组和NAGA组显著高于HC组 (均P<0.01),NAGA组显著高于HC组(P< 0.05 )。结论〓IL 8在GA患者的外周血中异常表达,提示IL 8在GA的病理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