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风醒脑液对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早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抗炎、神经保护和改善微循环机制。方法:将128例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1;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1;控制血压、血糖,结合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口服中风醒脑液,25 m L/次,3次/d;对照组口服中风醒脑液模拟剂,25 m L/次,3次/d。两组疗程均连续治疗90 d。记录治疗后不同时点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进行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Brunel平衡量表(BBA),Fugl-Meyer量表(FMA),气虚血瘀证评分和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血小板聚集率(AD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1.981,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不同时点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arthel指数,FMA,BBA,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残疾程度轻于对照组(Z=1.932,P<0.05);观察组运动障碍程度轻于对照组(Z=2.149,P<0.05);观察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TNF-α,Hcy,Cys-C,ADP和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综合康复措施的基础上,中风醒脑液可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的抗炎、改善微循环和神经保护作用,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及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再评价(Overviews)报告的规范性,为进一步提高国内针灸Overviews的报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国内外与针灸相关的Overview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2月12日。应用Overviews优先报告条目(PRIO-harms)评价其报告的规范性,并将国内与国外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针灸Overviews文献,其中包括9篇中文和4篇英文。PRIO-harms评价结果显示中文文献完全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条目数占比率分别为3.7%、63.8%和32.5%;英文文献分别为12.0%、57.4%和30.6%。中英文文献在条目10"原始研究的补充检索"、条目12"数据条目"和条目26"双重作者"的报告上均达到了100%不符合。结论:英文文献报告的总体情况要优于中文文献,但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文献,其总体的报告规范情况都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黄芪汤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rcinoma,NSCLC)新增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4月的晚期NSCLC患者57例,分为对照组28例,予以单纯化疗,试验组29例,予以大黄芪汤联合化疗。分析两组化疗期间有效率、治疗及随访时期内出现新增转移灶的时间、新增转移灶发生率。结果:化疗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5%和33%,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出现新增转移灶的中位时间7.8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4.3个月,2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新增转移灶发生率为55%(1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86%(24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黄芪汤联合化疗对于晚期NSCLC的新增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黄芪汤抑制化疗所致lewis肿瘤肺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中药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单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中药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联合大黄芪汤灌胃,化疗组小鼠予顺铂腹腔注射,联合中药组予顺铂腹腔注射联合大黄芪汤灌胃。化疗末次后4 d,对所有小鼠尾静脉注射lewis细胞。20 d后检测小鼠肺内转移病灶数、瘤重,并分析瘤周肺组织ATF3、瘤体B7-H3表达。结果:1.肺内转移病灶数:对照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中药组、分别为4.7、4.9、7.6、5.5个,化疗组与其余三组分别比较显著升高,P0.01。2.瘤重:对照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中药组分别为1.41、1.47、1.92、1.43g,化疗组与其余三组分别比较显著升高,P0.01。3.瘤周正常肺组织ATF3、瘤体B7-H3表达:化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联合中药后其表达均降低。结论:大黄芪汤可以抑制化疗所致的lewis肿瘤肺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正常肺组织ATF3及肿瘤组织B7-H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基于多个血液标志分子联合的脾虚痰湿型肺癌诊断模型,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期外周血c DNA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基因(MEST、FGA、SSTR5、MAPK15)作为标志分子,并以实时定量PCR验证以上基因在训练集30例血液样本(不同类型对照)的表达。采用Logistic和ROC分析,建立由标记分子联合的脾虚痰湿型肺癌的分子诊断模型。利用该分子诊断模型,对测试集16例独立临床样本进行诊断预测。结果:以上4个标记分子在脾虚痰湿型肺癌中表达量均降低,单个分子AUC值在0. 61~0. 79之间,分子诊断模型为Logit(P)=-160. 18+5. 23×MEST△Ct+1. 31×FGA△Ct+3. 09×SSTR5△Ct+3. 36×MAPK15△Ct,其AUC值为0. 94。在测试集中该分子模型的诊断特异性为75%,敏感性为62. 5%。结论:基于外周血MEST、FGA、SSTR5、MAPK15表达组成的分子模型Logit(P),可用于脾虚痰湿型肺癌的鉴别诊断,这也是首次关于中医病证的血液多基因联合定性定量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剂,1~2 mg/次,2次/d,经雾化器给药;不能控制者,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250μg/次,早晚各1吸。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三桔咳喘口服液,20 m L/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7 d。进行治疗前后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和痰浊阻肺证评分;记录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流量峰值昼夜变异率(PEF);随访4周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记录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外周血和痰液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IL-4,IL-5,IL-17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Z=1.916,P<0.05);观察组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和痰浊阻肺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EV1高于对照组(P<0.05),PE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Z=2.231,P<0.01);观察组Fe NO,痰液Eos和外周血Eo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FN-γ和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L-4,IL-5,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桔咳喘口服液可明显减轻哮喘急性发作期痰浊阻肺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高肺功能,控制哮喘发作,并可抑制气道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布地奈德混悬液+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