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997年4月~2002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87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2.5岁,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构成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一组为采用CT模拟定位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另一组为常规模拟定位放射治疗,两组的剂量都为64~66Gy/32.33次/6.4~6.6周。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其差异性。治疗计划各指标分析采用kolmogorowSmirnov法行正态分布检验,继而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和常规模拟定位放射治疗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0.1%、55.6%、40.4%、36.3%和65.4%、50.6%、30.6%、20.9%(p〉0.05)。但是对Ⅰ~Ⅱ期患者,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和常规模拟定位放射治疗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1.2%、75.5%、67.3%、61.5%和80.1%、65.7%、54.9%、29.7%(P〈0,05),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5.6%、71.7%、65.5%、59.0%和65.4%、50.6%、33.3%、25.6%(P〈0.05)。而对于Ⅲ~Ⅳ期的患者,两组之间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模拟定位放射治疗组。特别对Ⅰ-Ⅱ期早期食管癌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晚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疗预防和治疗鼻咽癌远处转移的疗效.方法对37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20例3期、4期和病理为未分化癌病人,采用放疗后辅助化疗.结果放疗后加化疗组的4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放疗后辅助化疗可作为提高鼻咽癌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时,热塑料面膜在与皮肤各种距离的情况下对皮肤剂量及靶区剂量的影响,对使用面膜后皮肤反应加重的临床现象进行探讨.方法使用VARiAN2100C/D加速器产生的X6与E9射线;比利时ORFIT工业公司生产的U-PLAST材料的固定热塑料面膜;半导体探头;DPD-510半导体现场测量仪及Farmer 2570/1剂量仪和258l电离室(0.6cm3)采用源轴距(SAD)和源皮距(SSD)的方法,测量面膜与皮肤不同距离时对皮肤剂量和最大剂量点剂量的影响.结果 (1)X线入射线对皮下2 mm处剂量有一定影响,可提高11%的剂量,电子线(E9)则在面膜与皮肤有一定距离(2~2.5 cm)时产生一个高剂量峰,在皮下2 mm处最大可产生35%左右的剂量增幅.(2)使用面膜后对最大剂量点的剂量影响在X6和E9分别为0.5%和3%.(3)射出线束对皮肤剂量最大增加量为1.3%.结论 X6和E9的入射线会对皮肤剂量产生较大影响.而X6在使用面膜后无论出射线还是入射线对最大剂量点的剂量影响均不大,可以认为使用面膜不必对开机量进行校正;而E9则有3%的剂量增加,考虑为面膜提升PDD值所致,剂量计算时要将此因素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进行乳腺癌椎体转移剂量提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椎体转移患者11例,在相同脊髓耐受剂量和保证常规适形放疗治疗剂量基础上,接受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提高放疗剂量,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椎体病灶治疗剂量约20%,短期临床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肿瘤病灶局部治疗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射治疗,面颈联合野已作为标准的射野设计,用一个中心半束射野解决了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的衔接问题,但面颈联合野内存在剂量冷点与热点,剂量均匀性差。因此本研究希望就鼻咽癌放射治疗面颈联合野中进行野中野的设计作一些探讨。方法:在设计半束照射面颈联合野时,使野的下部最大剂量保持在105%左右,再在野的上部加射野的设计方案。结果: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计算,由于是一个中心的半束射野,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的衔接处无冷热点,在面颈联合野内加入野中野和颈部切线野,故比用两个中心设计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技术员摆位更简单,更准确。其剂量分布比单一的面颈联合野更均匀,更合理。95%的等剂量线包容颅底及鼻咽处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时,下颈及口咽部最高点剂量为105%左右,而且高剂量区容积也小。结论:用一个中心半束面颈联合野中野和颈部切线野方法照射,比单一面颈联合野照射时,剂量分布更均匀,更合理,比两个中心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照射时,技术员摆位更简单,衔接处的剂量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评价放射治疗对肿瘤脊柱椎管转移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996~2001年间39例肿瘤脊柱椎管转移引起疼痛、运动或感觉障碍,给予高能“X”放射治疗,肿瘤剂量TD(tumor dose TD)20~30Gy/5~10次1~2周,观察其症状缓解程度.结果:疼痛缓解CR PR90%(26/29)肢体运动恢复CR PR10/17(59%).感觉障碍恢复CR PR20%(3/15).无明显副作用,都能耐受治疗.结论:放疗后对肿瘤脊柱椎管转移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是常见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的研究报告也较多,但多着重于研究分析PSA对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的价值评估,对睾丸切除后PSA变化作为疗效及预后观察指标分析不多。我科在95~97年,治疗前列腺癌睾丸切除后再接受放射治疗30例,对PSA术前、术后放疗前、放疗后监测分析,发现PSA在睾丸切除后反应迅速,下降快,而以后的治疗和随访中,PSA变化不大,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般情况 发病年龄:58~83岁,平均年龄71.7岁,以68~75岁最多。所有病例均经前列腺…  相似文献   
8.
CT/MRI影像融合对鼻咽癌肿瘤靶区及三维适形治疗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精确地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是制定最佳治疗计划、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和保护周围正常重要器官的首要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CT和MRI来源的鼻咽癌肿瘤靶区,评价CT—MRI融合靶区容积应用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时,对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8位患者的CT模拟定位和MRI扫描的图像,然后在CT、MRI和CT/MRI融合网像上分别勾画肿瘤靶区和周围重要的器官每个病例都做2个治疗计划:①用CT图像上的靶区做1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②用CT/MRI融合图像上的靶区做1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肿瘤的处方剂量为70Gy。然后,比较2个治疗计划中肿瘤靶区的95%容积(1395)受照平均剂量、周围正常组织的5%容积(D5)受照平均剂量。结果:MRI上的肿瘤靶区比CT上的肿瘤靶区大53.5%。但并不一定包括CT上的肿瘤靶区。用CT上勾画的靶区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是满意的,但以上治疗计划应用于CT/MRI融合图像上的靶区,D95的剂量分布较低(59.78Gy)。用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靶区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则D95剂量分布较好,但在有些治疗计划上周围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较高:结论:CT/MRI融合图像有助于鼻咽癌靶区的确定,但也造成GTV扩大,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上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足够,但周围重要器官的受照剂量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方案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53例患者舌受辐射后舌苔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士安  吴敏 《中医杂志》1998,39(12):745-745
1993~1995年间因头部肿瘤接受放射治疗53例患者,舌体受到较高剂量的辐射,引起舌苔明显变化,放疗期间舌苔变厚44/53例(P<0.01),舌苔变黄增至27/53例(P>0.05);放疗结束后引起少苔和光苔36/53(P<0.01)。表明舌苔变化对指导临床辨证有非常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毫米波照射减轻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物理治疗 ,目前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和热疗 ,其中放射治疗的副作用较为明显。对于这些副反应 ,目前均以药物治疗为主。笔者研究是否能利用一种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物理治疗方法来减轻放射治疗副反应。通过深入研究发现 ,人体细胞有一个因生命活动如新陈代谢、信息传导等所产生的电磁场 ,其电磁振荡频率在 0 .5× 10 11~ 3× 10 12 Hz之间 ,而这个频区的电磁波即是毫米波。由共振原理可以推测 ,毫米波有可能对生命活动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毫米波的入射深度仅为皮肤下 2~ 3mm。因此考虑是否可通过经络起作用 ,并开展了有关研究。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