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制“分体搬移患者平车”,解决以往搬移患者存在的许多问题。方法:选用优质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分体搬移患者平车”。结果:该研究成果造型美观、结构合理、移动灵活、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清洗消毒。结论:该研究成果具有新颖性、创造性,使用性。方便医生护士,安全患者,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3.
饮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饮食调理是否得当,对人体健康有重大关系.饮食调理得当,可达到补气养血、强身健骨的作用,增强抗御疾病的能力,早日恢复健康.如饮食调理不当,脾胃运化失常,损及其他脏腑,就会引起多种疾病,已病者则会使病情加重.本文就饮食与疾病和药物的关系及饮食的忌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虚实夹杂是衰老的基本特征。其虚者多为脾肾阳气亏虚,实者多为瘀血阻滞,均是通过影响气血精津的输布而发挥作用,且虚实之间常相互影响。"双固一通"针法是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产生的一种外治疗法,"双固"重在补益脾肾而固护先天及后天之本,"一通"重在直捣病处以清除瘀血,分别针对脾肾阳虚及血瘀的病因进行治疗,配伍严谨,疗效显著。本研究即阐述阳虚与瘀血的关系,阳虚血瘀与衰老的关系,"双固一通"针法的取穴、操作及内涵等方面,对双固一通-阳虚血瘀-延缓衰老这一关系轴进行梳理,藉此探讨"双固一通"针法延缓衰老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1987年2月开始,我们连续对81例脾胃病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饮食护理观察,现将结果及体会报告于下: 一、一般资料81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其中男54例,女27例,年龄在50岁以上者33例,40~49岁者22例,39岁以下26例;萎缩性胃炎32例,浅表性胃炎47例,消化性溃疡2例(均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最长275天,最短30天;病程最长20年,最短60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用孕育丹糖浆治疗肾阳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肾阳虚型DOR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予以芬吗通口服,每次1片,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月经周期后14天加服孕育丹糖浆,每次40 ml,每天3次.以28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相似文献   
7.
8.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要面临许多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危害、锐器刺伤等.其中由锐器对护士造成的损伤很普遍,但有62%~88%的锐器损伤是可以事先预防的[1].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锐器收集盒是预防锐器刺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在庆阳市各级中医医院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采用率的显著性检验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全市8所中医医院的8个护理工作管理部门及401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护理人员的学历偏高,年龄偏低;对中医药基础知识及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的知晓率、应用率偏低;掌握中医护理知识的途径来源较少;现有中医护理参考资料极少;有较强的求知欲。结论:护理人员中医药及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缺乏,中医护理知识应用偏低,中医护理方面培训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185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耳穴贴压护理干预组(耳压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2组患者均在术前、术后给予心理干预及常规护理。耳压组患者采用耳穴贴压以缓解疼痛。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定疼痛程度。观察2组患者术后72小时内伤口疼痛程度、止痛药使用情况、首次肛门排气平均时间等,并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耳穴贴压护理法在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及缩短疼痛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法。结论:耳穴贴压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减少止痛药使用,并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肛门排气,能使患者提早进食,加快术后恢复,进而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