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诊断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c)浓度对检出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 对4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测血Cyst-c和血肌酐(Cr)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对照。结果4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早期肾损害197例(占47.82%),肾功能不全24例(5.82%),肾功能正常191例(46.36%)。在早期肾损害组:血Cyst-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3±0.8 vs 0.9±0.2)mg/L,P<0.01)],而血Cr浓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86.6±12.7 vs 81.0±10.5)μmol/L,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早期肾损害占47.82%,很常见。血Cyst-c能检出血Cr不能检出的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探讨东亚人群Klotho G-395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索中英文数据,获取2013年12月之前发表的有关Klotho G-395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合并,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异质性检验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6篇,累计病例组1560例,对照组1459例。以显性模型比较做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2,I230.8%),以固定效应模型合并,表明Klotho G-395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OR1.24,95%CI:1.06~1.45,P0.009)。按照病例组是否完全行冠状动脉造影做亚组分析,显示两组内部均无明显异质性,均以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冠状动脉造影组显示GA/AA基因型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高于GG基因型个体(OR1.38,95%CI:1.12~1.70,P0.003)。非完全冠状动脉造影组则显示GA/AA基因型个体与GG基因型个体之间患冠心病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OR1.07,95%CI:0.84~1.37,P0.587)。分别采取随机效应模型或去除权重最大的研究或去除等位基因差异最大的研究行敏感性分析,所得OR值与总体模型类似,有统计学意义。Begg’s检验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Klotho G-395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东亚人群冠心病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中心动脉压评价血管弹性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59例健康体检的人群,平均年龄为(45.17±15.30)岁,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30例,同时测量中心动脉压(CSBP)、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采用简单相关和多重线性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CSBP与cfPWV之间存在正相关( r=0.51,P<0.01),CSBP与IMT之间存在正相关( r=0.36,P<0.01)。②单因素相关分析中,CSBP和cfPWV、IMT均与肱动脉收缩压、肱动脉舒张压、外周脉压、体重和年龄有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肱动脉收缩压(SBP )与年龄是CSBP、cfPWV和IMT的共同影响因素。③在不同年龄分组中,年龄≤30岁、31-40岁之间的人群,CSBP与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年龄分别在41-50岁、51-60岁、>60岁的人群,CSBP与SBP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在年龄≤30岁的人群,CSBP与SBP几乎相同,而随着年龄增大,CSBP与SBP差值明显增大。结论〈br〉 ①CSBP与cfPWV、IMT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②无创CSBP可作为患者动脉硬化早期筛选和全面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的一个简单、方便易行的方法。③CSBP相比cfPWV、IMT是否可更早、较好预测血管弹性功能和心血管危险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c)浓度对检出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对4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测血Cyst-c和血肌酐(Cr)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对照.结果4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早期肾损害197例(占47.82%),肾功能不全24例(5.82%),肾功能正常191例(46.36%).在早期肾损害组血Cyst-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3土0.8 vs 0.9±0.2)mg/L,P<0.01)],而血Cr浓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86.6±12.7 vs 81.0±10.5)μmol/L,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早期肾损害占47.82%,很常见.血Cyst-c能检出血Cr不能检出的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唑吡坦片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246例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择期行首次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分为安慰剂组(122例)或唑吡坦片治疗组(124例)。所有患者均于入组当晚开始每晚睡前服用唑吡坦片5mg或外形、性状类似于治疗药的安慰剂,三天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24小时内行中国版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价。结果两组间年龄、体重、烟酒嗜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唑吡坦片组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总均分等项目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唑吡坦片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服用唑吡坦片可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缬沙坦及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安慰剂及胺碘酮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心房颤动转复率和转复后3、12个月时心房颤动复发率,以及转复时及转复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心房颤动转复率治疗组(87.8%)与对照组(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复发率转复后3个月及12个月治疗组(14.0%、2312%)均小于对照组(32.5%、54.5%)(P〈0.05或0.01),转律后12个月LAD治疗组[(44.3±065)mm)]较对照组[(469±0.54)mm]变小(P〈0+05),LVEF治疗组[(56.8±8.64)%]较对照组[(52.3±908)%]升高(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在减少心房颤动的复发率以及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的保护作用以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心肌I/R模型组、针灸预处理组,每组2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左心耳下缘约0.5 cm处阻断血流10 min后再灌注1 h制备I/R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针灸预处理组于I/R前7 d给予每日1次电针内关穴20 min,连续治疗7 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半定量积分法计算3组心肌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可见心肌I/R模型组心肌纤维部分断裂,心肌细胞大片状坏死,边界不清,细胞出现浓缩、破裂、溶解、甚至消失,间质水肿并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针灸预处理组上述表现较心肌I/R模型组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I/R模型组HMGB1、TNF-α、cTnT含量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升高〔HMGB1(μg/L):9.64±1.16比2.15±.031,TNF-α(μg/L):91±22比19±5, cTnT(μg/L):1.50±0.35比0.07±0.03,组织病理学评分(分):2.5±0.3比0.0±0.0,均P<0.01〕,HMGB1、MCP-1、TNF-α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HMGB1 mRNA:1.42±0.16比0.02±0.00,MCP-1 mRNA:0.46±0.06比0.01±0.00,TNF-αmRNA:0.75±0.04比0.03±0.00;HMGB1蛋白:1.08±0.01比0.02±0.01, MCP-1蛋白:0.92±0.03比0.40±0.01,TNF-α蛋白:1.10±0.02比0.35±0.01,P<0.05或P<0.01);与心肌I/R模型组比较,针灸预处理组HMGB1(6.58±0.73)、TNF-α(63±19)、cTnT(1.15±0.31)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HMGB1、MCP-1、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mRNA表达分别为0.74±0.12、0.18±0.02、0.10±0.03,蛋白表达分别为0.40±0.01、0.36±0.02、0.50±0.02,均P<0.05),组织病理学评分(1.2±1.0)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灸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HMGB1介导的晚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CH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CHD患者CD3^ 、CD4^ 、CD8^ ,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1);CD4^ /CD8^ 、IgG、C3、C4高于对照组(P<0.01),IgA、IgM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参与了CHD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因感染病毒而引发的心肌炎性病变,病变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初期光镜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心肌炎,晚期有明显的间质纤维化、心肌肥大、心腔扩张,患者主要有乏力、胸闷、心慌等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我国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日益威胁更多人的健康。目前临床对于该病尚无根治方案,既往临床主要通过抗病毒、抗感染、调节机体免疫等手段干预,虽然能使临床症状改善,但长期临床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且不利于患者预后[1-2]。中医学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病机有着深入研究,指出该病与气阴两伤、瘀毒内阻相关[3]。对此本研究对患者应用益脉养心汤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